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医生讯息 > 无锡二医院近视眼手术专业安全视力矫正方案指南

无锡二医院近视眼手术专业安全视力矫正方案指南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胖虎很愁人 上传提供

发布: 258 评论



在太湖之滨的无锡,有这样一支眼科团队:每年完成近3000例近视矫正手术,90的患者术后显著摆脱眼镜束缚,80以上达成预期视力目标。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作为无锡地区早成立的眼病专科、省级重点学科及规培基地,不仅承载着百年名院的历史底蕴,更以“精准·微创·联合”的诊疗理念,成为长三角地区近视矫正的技术高地。从飞秒激光到复杂疑难眼病联合手术,这里正以科技之光,重塑清晰“视界”。

无锡二医院近视眼手术专业安全视力矫正方案指南

技术引领:精准设备的硬实力

无锡二院眼科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与同步的技术平台。科室配备蔡司VISUMAX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博士伦准分子激光设备及角膜接触镜导航系统,实现了角膜切削的亚毫米级精度。其中,飞秒激光制瓣技术取代传统机械刀,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脉冲在角膜层间精准造瓣,避免手术刀可能引发的感染或角膜破裂风险;而导航系统实时追踪眼球微动,动态调整激光路径,将手术安全性提升至新高度。

在个性化领域,医院引入Schwind Combi波前分析仪,支持5度进阶的镜片。相较传统25度进阶验光,该技术可捕捉人眼6.25度的分辨能力差异,显著减少过矫或欠矫问题。这种“量眼”模式,尤其适合夜间驾驶、高强度用眼等对视觉质量要求高的群体,成为术后满意度达90以上的关键支撑。

安全体系:全流程质控的闭环

近视手术的安全性,植根于严格的流程管理与技术革新。医院创新应用“眼压—颅压双压理论”(源自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团队研究),对眼压正常的青光眼并发症患者进行颅压监测,从多系统交互视角规避视神经损伤风险。手术中采用的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切口直径仅0.5毫米,不足传统手术的1/3,极大降低术中出血和术后感染概率。

质控体系覆盖“术前筛选-术中监护-术后追踪”全周期。例如,通过扫频源血流OCT、角膜地形图等18项术前检查排除禁忌症;术中由高年资医护团队实时监测角膜温度及眼动轨迹;术后建立终身随访档案,动态跟踪视力稳定性。数据显示,该院近视手术并发症率低于行业均值,且术后视力回退率控制在5以内。

复杂病例:联合手术的破局之道

面对高度近视合并眼底病变的疑难患者,无锡二院展现出多学科协作的突破性优势。姚勇教授团队曾成功救治一名右眼仅存光感的镇江患者:该患者同时存在黄斑孔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辗转多地求医未果。团队采用“玻切+增殖膜剥离+黄斑孔封闭”联合术式,在视网膜百褶裙般的复杂结构中精准剥离2微米薄膜,终实现视力逆转。

此类联合手术的难点在于一次操作需解决多个病灶。例如,青白联合术可同步治疗青光眼与白内障;前段后段联合术则适用于角膜移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复合眼病。2023年,科室增设中医眼科亚专科,将中药熏蒸、针灸融入术后康复,进一步加速视功能重建。近十年,团队累计完成复杂四级眼内手术6400余例,技术辐射至法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

科研转化:从临床到创新的跃迁

作为无锡市跻身“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眼科前40强”的科室,无锡二院眼科的科研与临床始终双向赋能。团队近十年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12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并牵头开展儿童近视队列研究,提出“6-7岁远视储备150度”的早期干预理论。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王宁利团队设计的远视屏(通过光学模拟远眺机制缓解视疲劳)已进入应用阶段。

人工智能是另一重要方向。科室参与开发的“伏羲慧眼”大模型,可凭单张眼底照青光眼进展趋势,甚至评估血常规指标,实现“一图知全身”。该技术将眼病早诊率提升40,为群体性近视防控提供智能化基础设施。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以百年积淀融合科技,在近视矫正领域构建起“精准设备-安全保障-复杂救治-科研转化”的全维体系。其飞秒激光与个性化技术成就了高满意度;微创联合术式攻克了高度近视并发症的临床难题;而伏羲AI与远视屏等创新,则引领着近视防控从治疗转向预防的新阶段。

未来,随着龙晶PR晶体等可逆性眼内镜技术的成熟(目前华厦眼科已开展),无锡二院可进一步探索超高度近视(1800度)的矫治方案;同时深化人工智能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如通过OCT影像三维建模预演手术路径。正如姚勇教授所言:“再漂亮的手术,不如不发生”——让技术回归人文关怀,或许才是光明事业的使命。

> 数据看无锡二院眼科

> 年均手术量:10,000+台|屈光手术占比:30

> 设备精度:5度进阶验光(传统为25度)

> 微创技术:27G玻切切口(0.5mm)

> 科研高度:全国STEM排名第38位(2022年)

>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