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眼科医院(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北院区)始建于1959年,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于2021年11月经市批准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安徽省重点特色专科和安庆市眼科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医院编制床位150张,集医疗、科研、教学、防盲治盲于一体,是皖西南地区眼科诊疗的核心力量。其前身为安庆市二院眼科,升级后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以眼病专科为主体、兼顾内/外/妇/儿综合服务的三级医院架构,实现从单一科室到区域性眼科医疗中心的跨越。
医院深度融合长三角医疗一体化战略,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眼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并与北京同仁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等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这种定位不仅提升了本地诊疗水平,更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居民提供“专家在家门口坐诊”的便利。
专科特色与设备优势
医院构建了系统化的亚专科体系,设立视光中心、屈光手术中心、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专科等9大核心板块。其中眼底病专科在汪朝阳教授工作室入驻后实现技术突破,可开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微创手术;屈光手术中心配备达芬奇飞秒激光仪与阿玛仕准分子设备,支持全飞秒近视矫正等高精度治疗。小儿眼科与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则依托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斜弱视矫治等项目,成为安庆市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的标杆。
设备集群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院内引进的诊疗系统,如德国蔡司手术显微镜、海德堡共焦眼激光造影、科医人飞蚊症激光治疗系统等。其中拓普康扫频血流OCT与欧堡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可精准捕捉视网膜细微病变;博士伦玻切超乳一体机则大幅提升白内障及玻璃体手术效率。设备完备度居安徽省,为疑难眼病诊疗提供硬件保障。
合作与学术引领
医院通过“名医工作室+学术平台”双轨模式推动技术升级。2023年,全国知名眼底病专家、上海十院汪朝阳教授工作室正式落户,其团队每月开展坐诊、手术及青年医师培训,使复杂眼底病救治能力接轨国内一线水平。2025年,医院协办“全国睛英讲者研讨会”,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复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专家等齐聚安庆,围绕黄斑裂孔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前沿课题展开研讨。
学术联动直接转化为临床质控提升。作为安庆市眼科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医院牵头制定区域诊疗规范,并联合北京同仁医院发布《眼底病鉴别诊断学》专著,赋能基层医生。医院承担省级科研课题3项,在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等领域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科研转化能力持续增强。
区域协同与创新服务
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医院建立多层次转诊网络。与上海九院共建“眼眶病眼肿瘤专科联盟”,开通沪宜急重症绿色通道;与江苏省肿瘤医院共建肿瘤治疗中心,引入博士团队常驻。2022年托管怀宁县妇计中心后,更将眼科服务延伸至县域,年服务患者超3.8万人次。
医院创新推出“全周期眼健康管理”服务链。设立安庆“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中心”,缩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周期;创建“长期护理病区”,解决失能老人眼病术后康复难题;开通交通事故救助绿色通道,实现“先诊疗后付费”。数字化服务同步升级,远程会诊系统连接北京协和、上海长海等医院,使疑难病例可实时获取多学科诊疗方案。
青少年近视防治攻坚
作为安庆市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医院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列为公共卫生重点任务。医院建立“监测-干预-研究”三级体系:依托视光中心开展屈光档案建档工作,年筛查中小学生超2万人次;通过角膜塑形镜验配、双眼视功能训练等延缓近视进展;联合上海眼病防治中心探索新技术应用,如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控制高度近视。
研究转化方面,医院引入沪上成果。2024年邹海东教授团队证实RLRL可使高度近视儿童眼轴缩短0.06mm,该方案已被纳入医院防控体系。未来计划扩大跨省多中心研究,探索基因筛查与个性化光学干预结合路径,以应对安庆地区青少年27的高近视率挑战。
安庆市眼科医院以“技术强院、协同创新、服务惠民”为内核,通过专科精细化、设备智能化、联盟紧密化三大战略,成为皖西南眼健康服务的高地。面对未来,医院需进一步深化两大方向:一是借力长三角科研资源,重点突破高度近视并发症、遗传性眼病等难题;二是构建“地市-县域-社区”三级眼病筛防网络,将质控标准下沉至基层。唯有持续推动临床与公卫融合,方能实现“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