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术语 | 英文 | 解释 | 相关影响或注意事项 |
---|---|---|---|---|
角膜组织学分层 | 上皮细胞层 | - | 角膜的组织学分层之一 | - |
前弹力层 | - | 角膜的组织学分层之一 | - | |
基质层 | - | 角膜的组织学分层之一 | - | |
后弹力层 | - | 角膜的组织学分层之一 | - | |
内皮细胞层 | - | 角膜的组织学分层之一 | - | |
瞳孔相关 | 交大副小(缩瞳) | - | 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 | - |
交大副小(散瞳) | - | 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 - | |
视网膜结构 | 黄斑 | - |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 | - |
视网膜结构 | 视盘 | - | 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 - |
房水循环 | 房水循环途径 | - | 房水自睫状突后→前房→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内的集合网→睫状前静脉 | - |
眼部结构 | 结膜囊 | - | 结膜是一层薄的半透明的黏膜,柔软光滑且富弹性,覆盖于眼睑后面(睑结膜)、部分眼球表面(球结膜)以及睑部到球部的返折部分(穹窿结膜)。这三部分结膜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 | - |
视力标准 | 定盲标准 | - | 矫正视力<0.5 | - |
视觉范围 | 视野 | - | 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应了周边视锐度。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 - |
视觉适应 | 暗适应 | - | 当眼从强光下进入暗处时,起初一无所见,随后逐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这种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并达到后状态的过程 | - |
充血区分 | 睫状充血 | - | 部位在角膜周围 | 需特别注意区分与结膜充血 |
充血区分 | 结膜充血 | - | 部位在球结膜周边部 | 需特别注意区分与睫状充血 |
眼病 | 睑腺炎(麦粒肿) | - | 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 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 |
屈光相关 | 屈光不正 | 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 | 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 | 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视力问题 |
屈光参差 | - | 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一致者 | 很容易导致视疲劳,并且还会出现斜视的状况,平时工作和学习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尽量不要长时间用眼 | |
正视 | - |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 | - | |
调节 | Accommodation |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 - | |
眼部结构英文术语 | 前房 | anterior chamber | 眼睛内部的一个腔隙,包含房水,起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 - |
前房角 | anterior chamber angle | 前房的边缘区域,决定了房水的流动和眼部炎症的发展 | - | |
睫状前动脉 | anterior ciliary artery | 为眼部提供营养的血管,负责滋养视网膜和晶状体等组织 | - | |
睫状前静脉 | anterior ciliary vein | 与睫状前动脉相对应,负责排除多余的液体和代谢废物 | - | |
眼部结构英文术语 | 房水 | aqueous humor | 眼睛内部的一种液体,维持眼内压力稳定并保护视网膜免受损伤 | - |
眼轴长度 | axial length | 衡量眼睛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与近视等眼部问题有关 | - | |
玻璃膜 | bruch membrane | 位于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为视网膜提供支持和保护 | - | |
球结膜 | bulbar conjunctiva | 覆盖眼睛表面的薄层结膜,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 | - | |
视路 | - | 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 - | |
视野学 | 等视线 | - | 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 - |
眼科缩写术语 | OD | Oculus Dexter | 右眼 | - |
OS | Oculus Sinister | 左眼 | - | |
OU | Oculus Uterque | 双眼 | - | |
VA | Visual Acuity | 视力 | - | |
BCVA |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矫正视力 | - | |
IOP | Intraocular Pressure | 眼内压 | - | |
AMD/ARMD |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 老年性黄斑变性 | - | |
DED | Dry Eye Disease | 干眼病 | - | |
LASIK |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角膜激光手术 | - | |
PRK |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 角膜表面激光手术 | - | |
RK | Radial Keratotomy | 径向角膜切割术 | - | |
PVD |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 玻璃体后脱离 | - | |
CSR | Central Serous Retinopathy | 中央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 - | |
ROP |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 | |
PHACO | -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已成为主流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
其他英文术语 | 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 | - | 调节近点,指当眼睛进行大程度调节时,能够看清的近一点。涉及睫状肌收缩并牵拉晶状体,使其变得更为凸出,增加眼的屈光力,让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 - |
NPDR |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尚未出现增殖性病变的情况,由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和慢性缺血所引起 | - | |
NPE | nonpigmented ciliary epithelium | 无色素睫状上皮,是睫状体的内层,起始于虹膜根部,覆盖于睫状冠和平坦部表面,并向锯齿缘延伸,与视网膜的感觉部分相连,接近虹膜根部的无色素上皮中有时也会含有一些色素细胞 | - | |
NRC | normal retinal correspondence | 正常视网膜对应,两眼视网膜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点或区域称为视网膜对应点,两眼黄斑中心凹具有共同的视觉方向时,为正常视网膜对应 | - | |
眼底检查术语 | 视网膜动脉硬化 | - | 泛指动脉的非炎性、退行性与增生性的病变,普遍好发于年龄较大、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 | 可导致视网膜缺血,进而坏死,引发视网膜出血、水肿等症状,患者出现视物模糊、一过性视力下降,甚至视力完全丧失 |
玻璃体混浊 | - | 玻璃体是眼中类似玻璃的物质,99左右的成分是水,支撑着视网膜和维持着眼内压 | - |
解释说明:
1. 角膜组织学分层:角膜从外到内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各层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共同维持角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2. 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会影响视力,需要通过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
3. 房水循环:对于维持眼内压力平衡和眼球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如果房水循环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等疾病。
4. 视野:反映了周边视力情况,视野缺损可能提示某些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5. 暗适应:是眼睛适应光线变化的一种生理机制,暗适应能力下降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病变等有关。
6. 睫状充血和结膜充血:是两种不同的眼部充血表现,通过充血部位的不同可以初步判断眼部疾病的类型。
7. 睑腺炎:是常见的眼部炎症,一般通过局部使用等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
8. 视路:是视觉信息传导的重要路径,视路的任何部位受损都可能导致视力障碍。
9. 调节:眼睛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而改变屈光力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能力会逐渐下降,出现老花眼等问题。
10. 眼科缩写术语:在眼科临床工作和医学文献中经常使用,掌握这些缩写有助于准确理解和交流相关信息。
11. 视网膜动脉硬化和玻璃体混浊:是眼底检查中常见的异常表现,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全身血管病变有关,玻璃体混浊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与眼部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