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江畔,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深厚底蕴,中医眼科作为其特色鲜明的专科,历经数十载耕耘,已成为国内中医眼病诊疗与研究的重要高地。这里不仅承载着海派中医眼科的精髓,更在现代医学的浪潮中锐意创新,为无数眼疾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历史积淀育名科
龙华医院中医眼科的声名鹊起,离不开其深厚的学术根基与清晰的传承脉络。科室源头可直接追溯至近代中医眼科巨擘陆南山教授。陆氏眼科流派以其独特的脏腑经络辨证、精细的局部望诊和显著的临床疗效闻名沪上,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构成了科室发展的核心支柱。
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特别是以邹菊生教授、张殷建教授等为代表的名医大家不断丰富与发展,陆氏眼科学术体系得以系统化、规范化。他们将经典理论与现代眼科学进展相结合,形成了龙华中医眼科鲜明的“针药协同、内外同治”诊疗特色。这种深厚的积淀,使得科室在处理复杂疑难眼病时,展现出独特的中医智慧与文化自信。
内外兼修特色显
龙华医院中医眼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树一帜的诊疗手段,尤其擅长融合内治外治,形成协同增效的治疗方案。内治法 以精准的辨证论治为核心。医生深谙“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等经典理论,针对不同眼病及个体体质差异,灵活运用经方、时方及名老中医经验方进行个体化调治。例如,对于顽固性葡萄膜炎或视神经疾病,常在清热凉血、疏肝理气、滋补肝肾等治法指导下遣方用药,临床效果显著。
外治法 则充分展现了中医眼科的独特技艺。科室广泛应用中药离子导入、超声雾化熏眼、穴位敷贴、耳穴压丸、针灸(包括体针、眼针、眶周穴位注射)等多种特色技术。大量临床研究肯定了其价值,如《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中药雾化熏眼结合内服治疗干眼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检查指标(如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这些方法具有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高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局部给药困难的深部眼病或不宜长期使用的患者。
专病优势疗效彰
在优势病种领域,龙华中医眼科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对于日益高发的干眼症(中医属“白涩症”、“神水将枯”范畴),科室基于“津液耗伤”、“目失濡养”的核心病机,创立了分型论治体系。除内服滋阴润燥、益气生津方药外,尤其注重外用中药熏蒸、睑板腺按摩及针灸刺激泪液分泌的综合疗法。临床观察和多项研究证实,该方案在缓解眼干、涩、痒、红及视疲劳等核心症状方面,疗效稳定且持久。
在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上,中医“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策略与现代医学抗新生血管、神经营养保护等治疗形成互补。多项临床研究(如张殷建教授团队发表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上的成果)表明,中医药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如视野平均敏感度、视力稳定率)、延缓病程进展、减轻西药副作用,尤其在疾病稳定期的维持治疗中作用突出。
传承创新向未来
龙华中医眼科深谙传承是根基,创新是灵魂。科室系统整理陆南山、邹菊生等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医案及特色技术,并通过师承教育、学术会议等形式大力推广,确保宝贵经验得以薪火相传。团队积极拥抱现代科技。
科研方面,科室致力于运用现代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等手段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眼病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科研团队在、省部级课题支持下,对特色方药(如治疗干眼、黄斑变性的经验方)的药效学、安全性及作用靶点进行了深入探索,为临床疗效提供了科学佐证。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团队积极探索其在中医证候客观化辨识、疗效智能化评价及眼科影像智能解读中的应用前景,为中医眼科诊疗模式的升级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龙华医院中医眼科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鲜明的“针药协同、内外同治”特色、在干眼症及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等专病领域的显著疗效,以及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路径,确立了其在中医眼科领域的地位。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在防治眼病、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在综合治疗、个体化调理及减少西药副作用方面优势独具。
未来,龙华中医眼科应继续深化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研究,加速名医经验方的新药转化进程,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辅助辨证、疗效评估及知识传承中的应用。这不仅将惠及更广大的眼疾患者,亦将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引领中医眼科走向世界贡献核心力量。守护光明,龙华中医眼科的探索与实践,为融合古今智慧、应对眼健康挑战提供了宝贵的“龙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