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了10年眼镜,做完手术第二天就看清了!”——这不仅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患者的真实反馈,更是该院近视防治技术实力的生动写照。作为深圳老牌公立三甲医院,眼科以省级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深圳市视光学会神经眼科专委会主委单位的身份,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合前沿技术与普惠医疗的近视防控体系。依托德国蔡司全飞秒激光设备、爱尔康超声乳化仪等高端平台,年门诊量近7万人次,年手术量超3800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达85,技术实力稳居深圳市前列。
技术平台
精准化手术方案是深圳二院近视矫正的核心优势。全飞秒SMILE手术创口仅2mm,适合近视1200度以下患者,价格18,800-24,800元;ICL晶体植入术矫正范围拓展至1800度,费用32,500-45,000元,其可逆性设计为高度近视者提供“后悔权”;针对预算有限群体,准分子激光(LASIK)以10,000-15,800元的亲民价格覆盖基础需求。
技术创新与安全性保障同步升级。2025年引入的蔡司OPMI LUMERA 700显微镜联合Antares眼表综合分析仪,实现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个性化评估,使手术方案误差率降至0.1D以下。严格遵循《深圳市角膜塑形镜验配规范》,术后24小时视力恢复率达99.9,并发症率低于行业均值,重塑了公立医院近视手术的安全标杆。
专家团队
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由专家领衔构建。窦晓燕主任20年完成4万例激光手术,专长为飞行员、艺考生设计视觉质量优化方案;杨浩江教授作为广东省屈光手术专委会委员,主导制定深圳市近视防控标准,擅长全飞秒与ICL联合矫治;何琛医生则聚焦青少年近视防控,结合游戏化训练法提升儿童治疗依从性。
科研转化赋能临床。团队主持省级视光学科研课题5项,参编专著12部,2023年科技量值(ASTEM)位列全国眼科第100名。杨浩江作为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规范》主要起草人,将裸眼3D视觉训练等创新技术纳入防控体系,使干预方案兼具学术严谨性与临床实用性。
青少年近视防控
全周期干预网络覆盖6-18岁群体。基础筛查包含120-500元的视功能分析套餐,依托蔡司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相机、罗兰多焦电生理系统,精准识别隐匿性远视/散光;防控干预层提供角膜塑形镜验配(300-800元含3次复查)、渐进镜及RGP镜,年干预量超万例。
创新技术落地应用成效显著。2024年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医院推广的 裸眼3D视觉训练(NVT) 每日20分钟即可延缓近视进展:6个月后干预组眼轴增长仅0.18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3mm(P<0.001),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差值达0.10D,且零不良反应报告。该成果发表于《JAMA Pediatrics》,为深圳标准提供循证支撑。
普惠医疗体系
透明化价格机制降低就医门槛。除常规手术外,医院推出学生专项福利:2025年毕业季半飞秒套餐降至10,000元包全年复查;白内障等病理性眼病纳入医保报销60-80,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公益服务延伸社区。作为深圳市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中心,2025年“爱眼日”在深业上城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双会场义诊,免费提供电脑验光、眼底照相筛查及干眼分析,惠及全年龄段市民。此类活动年均覆盖超5000人次,践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理念。
智慧服务生态
数字化诊疗流程优化患者体验。微信小程序“深圳二院”内置价格查询功能,实时更新手术明细;公众号每日19:00开放7日内号源,诊间预约系统无缝衔接复诊需求,较传统模式缩短等候时间40。
5G远程随访网络突破空间限制。术后患者通过APP“健康160”完成视力自测、眩光反馈等数据上传,系统自动生成复诊建议。智能化管理使术后6个月随访依从性提升90,为公立医院近视防控闭环管理树立新范式。
总结与展望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以 “技术-人才-公益”三维协同模式,重塑了公立医疗在近视防治领域的标杆价值:全飞秒与ICL技术覆盖1800度以内矫正需求,杨浩江团队主导的地方标准赋能青少年近视防控,普惠性定价与医保政策破解“看病贵”难题。面对深圳53的青少年近视率,未来需在两方面突破:
1. 人工智能融合:引入AI模型动态评估近视进展风险,替代现行静态筛查;
2. 长周期健康管理:建立18年随访队列,验证裸眼3D训练对高度近视并发症的抑制效果。
当清晰视界不再绑定经济门槛,当科技创新真正转化为民生福祉,深圳二院所诠释的,正是公立医院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核心价值——让每一双眼睛,都能平等拥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