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详情 |
---|---|
中大眼科团队成员 | 谭智勇教授(Director)、彭智培教授(Research Director)、陈理佳教授、任卓昇教授、陈培文助理教授、张艳蕾副教授、朱伟杰研究助理教授 |
2024年广东省住培眼科专业结业技能统考 | 6月1日,在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指导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开展考核。设有广州、深圳二城四考点,292名来自全省33个规培基地的住院医师参加考核。考前广东省医师协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各专业基地联动,多次组织召开考前准备工作会议,形成全面详细实施方案保障考核全过程 |
吴殷医生信息 | 主任医师,北京老年医院肿瘤内科,加入3个科普号,发表“浅谈肿瘤病人的舒缓治疗”相关内容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54号/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7号;邮箱:zocdpo@gzzoc.com |
自然指数排名 | 2024年自然指数(2023 - 2024)发布,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全球所有以眼科命名的机构和单位中,在健康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领域,双双位列世界 |
眼科科普相关 | 2009年6月6日,广东省眼科学科普教育基地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挂牌成立。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主场活动将在广州举办,2024年有世界青光眼周活动预告,还有关于开学季近视防控、参军视力要求等科普新闻 |
2025年交流活动 | 2025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迎来建院60周年,恰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ilmer眼科研究所建院100周年。1月11日,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作为受邀的中国学者代表访问Wilmer眼科研究所,开启交流新篇章 |
5G智能眼科巡诊车 | 配有电子视力表、眼压测量仪、裂隙灯显微镜等多台检查仪器,检查结果即时上传至智能平台,由人工智能系统完成初筛,还能由中山眼科中心团队进行远程诊断和分析。活动于去年11月在广州生物岛启动筹备,历经140余天试运行后,从深圳启程开往全国百城,活动沿红色、传承、发展三条主线开展 |
临床病理科情况 | 20世纪60年代由我国眼科学家、眼病理学专家易玉珍教授等创建,是国内早的眼病理室之一,现已成为国内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以医教研为核心的独立科室之一。具有丰富的眼病理资源库,形成针对特定部位肿瘤的病理诊断优势,建立完善的病理诊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在眼科病理诊断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特别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睫状体肿瘤、视神经肿瘤、脉络膜肿瘤和眼内淋巴瘤病理诊断方面处于全国水平。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2人 |
“百城光明行”活动 | 2024年10月13日,“2024粤陕眼科论坛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百城光明行(陕西西安站)”在西安举行,粤陕两省多名眼科专家进行系列学术交流和现场公益义诊。该活动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发起,旨在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的眼科检查、治疗方案以及健康宣教服务 |
解释说明:自然指数是旨在评价全球优质科学研究的综合指标,以独立、专家遴选出的共145种各学科学术期刊(如Nature、Science、Cell系列)为统计源,根据各科研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及类别来开展高质量产出排名分析。
引言
在医疗领域,眼科和肿瘤内科都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学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全球知名的眼科机构,在眼科研究、临床治疗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吴殷医生作为北京老年医院肿瘤内科的主任医师,也在肿瘤疾病的治疗和科普方面有着自己的贡献。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大眼科医院的辉煌成就以及吴殷医生在肿瘤内科领域的专业工作。
中大眼科医院的辉煌成就
的科研实力
2024年,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发布的全球新年度排名(2023 - 2024)显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全球所有以眼科命名的机构和单位中,在健康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领域双双位列世界。自然指数以独立、专家遴选出的共145种各学科学术期刊为统计源,根据各科研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及类别来开展高质量产出排名分析。这一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大眼科医院在科研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卓越贡献。
该中心于2023年开始被列为自然指数的评估单位,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取得如此优异的排名,可见其科研发展的迅猛势头。这背后离不开医院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团队中有谭智勇教授、彭智培教授、陈理佳教授等众多知名专家,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眼科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临床实践的卓越表现
在临床实践方面,中大眼科医院同样表现出色。2024年6月1日,在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指导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开展了2024年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专业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本次考核设有广州、深圳二城四考点,来自全省33个规培基地的292名住院医师参加了考核。
为了确保考核的顺利进行,广东省医师协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各专业基地联动,多次组织召开考前准备工作会议,就考核流程、考务人员分工及职责、场地布置、物资准备等各方面精心部署,形成了全面详细的实施方案。这充分体现了医院在临床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责任感,也为培养更多的眼科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进的临床病理科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病理科是国内早的眼病理室之一,它由我国眼科学家、眼病理学专家易玉珍教授等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以医教研为核心的独立科室之一。
该科室具有丰富的眼病理资源库,形成了针对特定部位肿瘤的病理诊断优势,建立了完善的病理诊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在眼科病理诊断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特别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睫状体肿瘤、视神经肿瘤、脉络膜肿瘤和眼内淋巴瘤病理诊断方面处于全国水平。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2人,他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积极的科普教育工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十分重视科普教育工作。2009年6月6日,广东省眼科学科普教育基地在该中心挂牌成立,这是广东省以医院为依托的科普教育基地。此后,医院举办了众多科普活动,如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主场活动将在广州举办,还有世界青光眼周精彩活动预告等。
此外,医院还通过科普新闻等形式,为公众普及眼科知识,如“开学季家长关注近视防控,护眼‘大路灯’真的有效吗?”“参军视力要求知多少?”等内容,帮助公众增强爱眼护眼意识,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
创新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全国各地校友、兄弟单位以及社会爱心力量发起了5G智能眼科巡诊车活动。在中大百年校庆之际,该活动于去年11月在广州生物岛启动筹备,历经140余天的试运行后,从深圳启程开往全国百城。
巡诊车里配有电子视力表、眼压测量仪、裂隙灯显微镜等多台检查仪器,检查结果即时上传至智能平台,由人工智能系统完成初筛,还能由中山眼科中心团队进行远程诊断和分析。巡诊车的“送医上门”,能让前来检查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视力、眼压、裂隙灯照相、眼底照相等多项眼科检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同时从生活习惯、科学锻炼、如何保护眼睛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增强爱眼护眼意识。活动将沿着红色、传承、发展三条主线开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交流与合作
2025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迎来建院60周年,恰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ilmer眼科研究所建院100周年。1月11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作为受邀的中国学者代表访问Wilmer眼科研究所,共同探讨深化眼科创新与交流合作,续写两家机构的百年情谊,也拉开了中山眼科中心建院60周年交流系列活动的序幕。
通过交流与合作,中大眼科医院能够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科研实力,同时也能将中国的眼科技术和成果推向世界,为全球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吴殷医生在肿瘤内科的贡献
专业的医疗服务
吴殷医生是北京老年医院肿瘤内科的主任医师,在肿瘤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随着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死亡均在逐年上升,大部分肿瘤病人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老年患者又占到一半以上。吴殷医生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她关注肿瘤病人的舒缓治疗,这是当前临床肿瘤学一个重要趋向。因人口的老龄化,癌症发病率将翻倍,预计2050年新发癌将达2400万。吴殷医生认识到重视肿瘤的舒缓(姑息)治疗的重要性,通过综合的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
积极的科普工作
吴殷医生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加入了3个科普号,发表了“浅谈肿瘤病人的舒缓治疗”等相关内容。她通过科普文章,向公众普及肿瘤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她提到现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的情况,预计2020年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1500万(我国占1/5),死亡1000万(我国占1/4),现患病例约3000万。还列举了2002年北京市65岁以上癌症发病率所占比例以及胃癌、食道癌、肺癌、结肠癌等癌症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让公众更加重视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两者的联系与启示
虽然中大眼科医院和吴殷医生分别在眼科和肿瘤内科领域工作,但他们都体现了医疗行业的核心价值——救死扶伤和服务社会。中大眼科医院通过科研创新、临床实践、科普教育和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眼科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光明;吴殷医生则在肿瘤内科领域,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和积极的科普工作,帮助肿瘤患者缓解病痛,提高公众对肿瘤疾病的认识。
他们的工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首先,医疗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无论是科研技术还是服务模式,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科普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后,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医疗行业的共同进步,不同和地区的医疗资源和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和共享。
结论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眼科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在科研、临床、科普等方面的工作为全球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吴殷医生在肿瘤内科领域也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和科普工作,为肿瘤患者和公众带来了福音。
在未来,我们希望中大眼科医院能够继续保持地位,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更多的眼科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也希望吴殷医生等更多的肿瘤内科医生能够在肿瘤疾病的治疗和科普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医疗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能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议公众要重视自身的健康,定期进行体检,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关注医疗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新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法,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