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内容 |
---|---|
术前检查项目 | 视力检测(裸眼视力、电脑验光、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分析、角膜厚度测量、眼压及杯盘比测量、裂隙灯检查、散瞳检查、眼轴检查 |
检查项目目的 | 视力检测:准确掌握患者近视度数,确定角膜切削厚度;角膜地形图分析:识别圆锥角膜,检测角膜厚度、瞳孔大小及散光程度;角膜厚度测量:决定激光手术可行性;眼压及杯盘比测量:判断患者是否适宜手术;裂隙灯检查:排除外眼疾患;散瞳检查:全面了解眼底情况;眼轴检查:初步了解近视类型 |
验光参数含义 | “S”:球镜度数(“+”指远视;“-”指近视);“C”:柱镜度数(“+”指远视散光;“-”指近视散光);“A”:散光轴向;“VD”:镜眼距(视力检查中VD = 12.00mm);“PD”:瞳距 |
病历基本信息 |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联系电话、住址、就诊日期、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等 |
手术流程相关项目 | 病史及眼表检查、视光检查、审查检查报告、签手术同意书、散瞳及散瞳验光、交手术预约费、开术前用药、开术后用药、发手术须知、抽血、审核病历、手术设计、导入数据、交手术费 |
门诊病历书写要求 | 病历需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单位,主诉扼要记录症状及持续时间,检查按顺序进行,眼位书写准确,诊断先重眼后轻眼等;内容要完整、全面、准确,包括发病时间、部位、伤势等情况 |
解释说明:
- 球镜度数:用于矫正近视或远视。
- 柱镜度数:用于矫正散光。
- 散光轴向:有散光时才有的参数,与散光严重程度关系不大。
- 镜眼距:镜片后顶点到眼球角膜前面的距离。
- 瞳距:两眼间瞳孔中心的距离。
在当今社会,近视问题日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眼科医院寻求解决方案。而眼科医院的近视病历单子,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患者眼部状况的“大门”,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那么,这份看似普通的病历单子里,究竟隐藏着哪些关键信息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
术前检查: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
在进行近视手术之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专业且细致的眼部检查,这些检查结果直接关乎手术的可行性。整个检查过程大约需要两小时,其中包含多项关键测试。
视力检测:精准掌握近视度数
视力检测是整个检查的基础环节,它涵盖了裸眼视力、电脑验光及主觉验光等步骤。通过这些检测,医生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的近视度数,从而确定角膜切削的厚度,并为后续的检查提供评估依据。在验光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参数需要我们了解。“S”代表球镜度数,“+”表示远视,“-”表示近视,例如 -1.25 代表近视 125 度。“C”指的是柱镜度数,也就是散光度,“+”为远视散光,“-”为近视散光,如 -0.50 代表近视散光 50 度。“A”则是散光轴向,不过散光轴向数值的高低与散光的严重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每只眼睛的检测一般会连测 3 次,后的结果是取 3 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这个数值仅具有参考价值。此外,“VD”是镜眼距,在视力检查中,VD = 12.00mm,即我们平常戴眼镜时镜片后顶点到眼球角膜前面的距离。“PD”是瞳距,代表两眼间瞳孔中心的距离。
角膜地形图分析:全面了解角膜状况
角膜地形图可以全面分析角膜的表面和曲率,它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角膜地形图,医生能够识别不宜手术的圆锥角膜,同时还能检测角膜厚度、瞳孔大小及散光程度等关键数据。这就好比给角膜做了一个“全方位体检”,让医生对角膜的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角膜厚度测量:决定手术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在激光手术前,角膜厚度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对于角膜中心厚度低于 500μm 的高度近视患者,医生需要特别关注切削后的角膜厚度,并在术前向患者明确说明情况。因为角膜厚度不足可能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所以这一步骤不容忽视。
眼压及杯盘比测量:排除手术禁忌
高眼压或杯盘比大的患者,如青光眼患者,理论上是不适宜进行手术的。通过眼压及杯盘比测量,医生可以筛选出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避免手术风险。这就像是在手术前设置了一道“安全防线”,确保患者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接受治疗。
裂隙灯检查:排除外眼疾患
裂隙灯可以观察眼睑、泪器、泪液、结膜、角膜等多个眼部层次,以及虹膜、瞳孔和部分晶状体。其目的是排除可能影响验光戴镜及屈光手术的外眼疾患。就像一个“超级放大镜”,能够帮助医生发现眼部的细微病变,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散瞳检查:全面了解眼底情况
散瞳检查虽然耗时较长,但为了全面了解患者的眼底情况,这一步骤是必不可少的。散瞳后,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眼底的结构和病变,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眼轴检查:初步判断近视类型
眼轴检查结果配合屈光度数,可以初步了解近视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近视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这一检查对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病历基本信息:构建患者健康档案
除了术前检查项目,眼科医院的近视病历单子还包含了患者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就像是患者健康档案的“基石”,为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个人基本信息
病历中会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联系电话、住址等信息。这些看似普通的信息,其实对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可能对眼部健康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的职业人群,如程序员、文字编辑等,患近视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主诉与现病史
主诉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通常会简洁描述患者眼部的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如“视力下降 1 周”“眼睛发红、疼痛 3 天”等。现病史则会详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等情况。比如,患者可能会提到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后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或者在感冒后眼睛出现疼痛等。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既往史与个人史
既往史包括患者的全身病史,如疱疹病毒感染史、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其他免疫相关疾病、传染病等,以及眼科既往史,如眼病、眼外伤史、眼手术史、干眼等。个人史则会记录患者是否为瘢痕体质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史,可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医生在手术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手术流程相关项目: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对于选择近视手术的患者来说,病历单子上还会记录一系列与手术流程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就像是手术的“导航图”,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术前准备项目
术前准备项目包括病史及眼表检查、视光检查、审查检查报告、签手术同意书、散瞳及散瞳验光、交手术预约费、开术前用药等。这些项目都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处于状态,减少手术风险。例如,签手术同意书是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术中及术后项目
术中项目包括手术设计、导入数据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眼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将相关数据导入手术设备中。术后项目则包括开术后用药、发手术须知、抽血、审核病历、交手术费等。术后用药是为了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手术须知则会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揉眼、按时用药等。
门诊病历书写要求:准确记录就诊信息
眼科门诊病历是记录门诊病人就诊检查、指导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临床科室病历有所不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
病历书写规范
病历需要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单位等基本信息,主诉要扼要记录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检查项目要逐项有顺序地进行,包括外眼、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等,尤其要注意眼位书写准确,不可左右颠倒,仔细记录阳性体征和重要的阴性体征。诊断时要先重眼后轻眼、先外后内、先记录眼科疾病后记录全身疾病。治疗方案要明确,分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每项药物名称要规范,剂量要准确,用量、次数、方法要清晰。
内容完整性要求
眼科门诊病历书写的内容必须完整、全面、准确,包括发病的时间过程、发展经过、检查结果及治疗全过程。具体内容有发病的时间、地点、缓急,发生的部位、性质、致伤物,检查伤势、深浅、大小、有无并发症及内眼的变化情况等。这些信息能够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依据,也为患者的再次就诊及住院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屈光手术:优势与风险并存
屈光手术是一种成熟、安全、快速且创伤小的手术,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建立在经过一系列专业且复杂的检查结果之上,并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综合分析。患者可以放心接受手术,以期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然而,近期有关近视激光手术的报道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部分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需要“返工”,这可能与手术技术及术后护理有关。因此,患者在选择手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眼科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术后护理,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结语
眼科医院的近视病历单子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的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病历单子上的各项内容,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确保病历信息的安全。希望每一位近视患者都能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重获清晰的视力,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