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机构咨询 > 上海岳阳医院针灸治疗近视创新成果

上海岳阳医院针灸治疗近视创新成果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离别爱人 上传提供

发布: 221 评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创立于1979年,历经殷长青、吴丹巍、王一心三任学科带头人建设,现由徐庆主任领衔的团队开展中医特色眼病诊疗。该科室拥有8名专业成员(含3名主任医师),在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中,将传统针灸技术与现代眼科医学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针对近视防治的标准化针灸临床应用体系。尤其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岳阳医院以“整体调节、标本兼治”为核心,整合针刺、耳穴压豆、艾灸等非药物疗法,成为华东地区中医眼科诊疗的标杆之一。

上海岳阳医院针灸治疗近视创新成果

中医病因病机解析

本虚标实的核心病机

中医将近视归为“能近怯远症”,岳阳医院临床实践指出其病机主要责于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目经大成》载:“禀受近觑”,强调先天禀赋不足是近视发生的基础;而现活导致的“久视伤睛”(《诸病源候论》)、“饮食不节”(《黄帝内经》)则成为后天重要诱因。具体表现为:心阳不足则推动无力,目络气血滞涩;肝血亏虚则目失濡养;脾虚气弱则精微不升;肾精亏耗则神光衰微。这种多脏腑失衡终导致眼轴异常增长。

阴阳失衡的现代适应性解读

针对当代儿童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激增的特点,岳阳医院提出“体用失衡”理论:眼球为“体”属阴,视功能为“用”属阳。常态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儿童生理状态,在过度用眼后逆转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表现为视功能减退与眼轴增长。这一理论为针灸干预提供了病机学依据。

针灸核心技术体系

多模态针刺技术组合

岳阳医院以“远近配穴”为原则,形成三类特色方案:

  • 眼周直接刺激:选用睛明、攒竹、承泣等穴,使用毫针浅刺或电梅花针叩刺,促进睫状肌放松与局部微循环。研究显示,电梅花针刺激正光1、正光2穴(眶上缘特定分区)可使86患者视力提升。
  • 全身经络调控:配伍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远端穴,通过平补平泻法调节整体气血。其中光明穴(络属足少阳胆经)作为“目系专属穴”,被证实可抑制巩膜基质重塑。
  • 微针系统联动:辅以揿针(皮内留置)、耳穴压豆(眼、肝、肾等区)延长刺激时效。临床数据显示,耳穴压豆联合体针可使有效率提升至77.1(对照单用体针组为70)。
  • 针灸参数的科学化规范

    团队引入杨华元教授开发的“针灸刺激参数测量系统”,实现三大精准控制:

    1. 力度量化:电针强度限定<5mA,避免强刺激造成眼周组织损伤;

    2. 时效优化:头面部穴位留针≤30分钟,四肢穴留针45分钟,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3. 频率适配:针对假性近视采用高频刺激(100-120次/分),真性近视选用低频(60次/分)以促进组织修复。

    临床疗效与整合策略

    循证医学验证的综合疗效

    岳阳医院牵头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显示:针灸对假性近视总有效率达94.2(其中视力恢复至1.0以上者占21.6),对真性近视可控制年度进展≤0.5D的患者比例提升3.2倍。尤其在以下三类人群效果显著:

  • 10岁以下儿童因调节能力较强,痊愈率超40;
  • 初始视力0.3以上者改善幅度更大;
  • 未佩戴眼镜者疗效优于已戴镜者(P研究突破与未来方向

    机制研究的创新发现

    岳阳医院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团队,通过fMRI技术发现:针刺风池穴可激活视皮层及上丘脑神经通路,促进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增长——这与公认的视网膜多巴胺调控理论高度吻合。动物实验证实电针能下调巩膜成纤维细胞中MMP-2表达,延缓后极部胶原降解。

    亟待突破的三大方向

    尽管成效显著,以下领域仍需深入探索:

    1. 个体化穴位组合优化:基于遗传表型(如PAX6基因多态性)匹配特异性穴位,目前正开展SNP分型与针刺响应的队列研究;

    2. 器械智能化升级:研发眼周穴位专用刺激仪,集成压力传感与光疗模块(参考氦氖激光照射技术),提升治疗便捷性;

    3. 远期效果巩固策略:针对针灸停止后1-2年的视力回退现象,探索“节气巩固疗法”与膳食干预(如限糖饮食)的协同作用机制。

    总结与展望:岳阳医院针灸防治近视的实践,体现了“古籍理论奠基-现代技术赋能-循证标准引领”的完整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经络调节为纲,通过多靶点刺激恢复目系“体用平衡”,为规避药物副作用及手术风险提供了中医解决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探索针灸与基因调控、光生物调节等前沿领域的交叉点,推动制定化中医近视防控标准。

  •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