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东地区,近视人群逐年攀升,专业、安全的视力矫正需求日益迫切。普宁市人民医院眼科作为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临床诊疗基地,凭借前沿的技术设备、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及年均数千例手术的临床沉淀,已成为区域近视矫正的核心力量。从瑞士达芬奇半飞秒激光到德国阿玛仕准分子系统,从个性化方案设计到复杂病例处理,该科室以三甲医院的综合实力为近视患者提供“全周期、精准化”的视觉重塑服务[。
技术实力:设备赋能精准手术
核心技术平台覆盖主流术式
科室配备瑞士达芬奇半飞秒激光、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系统,支持全飞秒SMILE、半飞秒LASIK、全激光Trans-PRK及ICL晶体植入等全术式。其中全飞秒技术以“无瓣、微创、恢复快”为核心优势,仅需2毫米切口即可完成角膜基质层透镜取出,术后干眼风险降低50,视觉质量显著提升。2023年数据显示,该科年完成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数百例,稳定在98以上。
复杂病例处理能力突出
针对高度近视(>1000度)、角膜薄、散光合并等特殊群体,科室创新应用“ICL晶体植入+角膜激光联合术式”。杨鸿昌副主任医师领衔的屈光团队,通过术前角膜地形图、内皮细胞计数、眼底OCT等多维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2024年成功为一位角膜厚度仅480μm的1900度近视患者实施ICL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至1.0[。
专家团队:三十年经验引领技术革新
学科带头人奠定专业高度
科室主任陈俊洪从事眼科临床30余年,主刀近视手术逾万例,兼任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及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其团队率先在粤东引进“角膜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技术”,显著减少夜间眩光并发症。2019年参与编撰《现代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主导的“微切口白内障-近视联合手术”获揭阳市科技进步奖[。
青年骨干注入科研动能
团队形成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郑琪珊医师(中山大学眼科硕士、高级验光师)以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专注近视手术视觉质量评估;陈健医师(汕头大学硕士)通过眼科医师考试(ICO),擅长近视防控与术后长期随访管理。团队近三年参与3项省级科研基金,推动临床数据向技术优化转化[。
个性化诊疗:全程闭环保障安全
精准评估体系严控适应症
建立“三级筛查”流程:初级筛查涵盖角膜曲率、眼压、泪膜功能;二级深化为Pentacam角膜形态分析、波前像差检测;三级针对疑似圆锥角膜患者增加角膜生物力学检查。严格筛除禁忌症(如活动性眼表疾病、严重干眼症),确保手术安全性。2024年数据显示,术前筛查否决率约12,主要因角膜形态异常及眼底病变。
术后管理实现终身跟踪
创新“1+6+24”随访模式: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1年定期复查,重点监测角膜愈合、眼压变化及屈光稳定性。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AI平台推送护眼提醒,并开通24小时并发症应急通道。数据显示,该模式使患者满意度达96.7,视力回退率低于3。
科研创新:临床转化驱动技术升级
聚焦疑难问题开展临床研究
科室牵头揭阳市首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观察》课题,证实“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多焦人工晶体植入”可同步解决近视、老花及白内障问题(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方晓珊副主任医师团队针对糖尿病近视患者的视网膜病变风险,开发“屈光术后无创眼底监测路径”,降低迟发性出血风险[。
学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作为中山大学眼科临床基地,年均举办5场近视手术技术培训班,覆盖潮汕地区基层医师。2025年“爱眼日”期间,杨鸿昌主任带队开展公益义诊,为千余名市民提供免费筛查,并发布《粤东近视手术白皮书》,解析区域近视流行病学特征[。
展望:构建近视防控生态圈
普宁市人民医院眼科的近视矫治服务,已从单一手术干预升级为“筛查-矫正-追踪-科普”生态体系。未来需进一步着力三方面:
> 从“解决屈光问题”到“守护视觉终身健康”,普宁市人民医院以技术为基、以人文为翼,其近视手术服务不仅重塑清晰视界,更成为粤东医疗高地建设的缩影。随着2025年博士工作站扩容及华为智慧医疗系统的落地,这里将孕育更精准、可及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