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作为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眼科专科声誉排行前列,2021年位列全国第七。其以眼肿瘤与眼眶病诊疗为核心优势,同时在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矫正、眼整形等领域全面。面对如此强大的学科平台,患者常聚焦于核心问题:如何选择匹配自身需求的专家? 本文从专科特色、医生专长、患者反馈及科研创新等维度综合分析,为患者提供精准择医指南。
一、专科人物引领
学科带头人范先群院士是九院眼科的核心驱动力。作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组长,他带领团队在上首创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显著提升复杂眼眶肿瘤手术的精准度。其团队主导的“眼肿瘤诊疗创新和规范化应用”项目,2025年入选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全国370家医院组成专科联盟,实现了跨区域诊疗标准化。
科主任傅瑶教授则深耕眼整形修复与眼表疾病领域。她领衔的眼睑重建及干眼症综合治疗项目,成为科室另一张“名片”。在团队管理中,她注重亚专科协作,确保青光眼、白内障等基础眼病与疑难眼眶病治疗并重,使科室年手术量超2.8万例,体现全方位服务能力。
二、亚专科专家矩阵
在眼肿瘤领域,贾仁兵教授和许诗琼副主任形成“双核”梯队。贾仁兵作为专业负责人,牵头制定6项眼肿瘤诊疗指南,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保眼治疗方面突破显著;许诗琼则凭借哈佛大学及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修背景,将眼睑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与前沿同步。团队建立的全球眼肿瘤患者队列,为个性化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复杂青光眼诊疗由郭文毅教授领衔。他重点突破儿童青光眼难题,尤其是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个性化手术设计。患者反馈其“对儿童极具耐心,手术方案精准”。他主导建立的儿童青光眼筛查平台,显著降低难治性病例失明率。
甲状腺眼病创新治疗的核心专家周慧芳教授,率先将中国靶向药“信必敏”应用于临床。该药物通过阻断IGF-1R通路,使患者眼球突出显著回退。云南患者董俊红在临床试验中“四次治疗后夜间可闭合双眼”的案例,印证了药物治疗对手术替代的有效性。
三、特色诊疗技术突破
科室在微创眼眶手术领域实现三大创新:一是应用3D打印个体化眶骨修复体,解决创伤性畸形的重建难题;二是内镜导航系统精准定位深部肿瘤,降低视神经损伤风险;三是动静脉化疗联合敷贴放疗,提升晚期眼肿瘤保眼率。这些技术使九院成为全国眼眶病转诊中心。
近视矫正技术体系覆盖全术式。周激波教授主导的全飞秒激光手术,以“无需制瓣、角膜稳定性高”为特色;而对超高度近视患者,则采用郭涛主任的ICL晶体植入术,突破角膜厚度限制。科室年屈光手术量超5000例,并发症率低于行业均值。
四、患者体验与疗效实证
多维度服务优化是提升体验的关键。针对异地患者,科室通过“长三角义诊”下沉优质资源;线上科普直播单场超400人观看,涵盖干眼症、眼肿瘤防治热点;门诊实行亚专科分诊,如宋欣主任的“眼眶及肿瘤专病门诊”,确保精准初筛。
疗效反馈体现技术落地效果。青光眼患者描述郭文毅“手术保住孩子视力,十年随访稳定”;眼袋手术患者评价许志成“脂肪去除平整自然,两侧对称”;甲状腺眼病患者使用信必敏后,突眼度平均回退3.2mm。这些案例印证了专科化治疗的临床价值。
五、科研转化与联盟辐射
九院的科研引擎强力支撑临床升级。上海市眼眶病眼肿瘤重点实验室2022年在研经费达9399万元,聚焦眼肿瘤基因调控、再生两大方向。近三年发表SCI论文69篇,其中11篇影响因子>10,为诊疗方案更新注入理论基础。
跨学科联动突破治疗瓶颈。与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合作,探索表观遗传学在眼肿瘤中的应用;内分泌科联合眼科开展甲状腺眼病多学科诊疗(MDT),确立“药物-手术”阶梯化方案。这种“基础研究-临床转化-联盟推广”三级体系,使九院标准成为行业标杆。
上海九院眼科的核心优势在于人才集群与亚专科深度协同。范先群院士引领的学科平台、贾仁兵-许诗琼为代表的眼肿瘤梯队、郭文毅的儿童青光眼诊疗、周激波的近视矫正体系,共同构成多维能力矩阵。患者选择需遵循“匹配优先”原则:眼肿瘤及眼眶病范先群/贾仁兵团队;青光眼尤儿童患者宜挂郭文毅特需门诊;甲状腺突眼可咨询周慧芳;屈光矫正需求则预约周激波。未来,随着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九院在眼肿瘤靶向治疗、基因编辑修复等领域的研究,将进一步强化其“疑难眼病诊疗阵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