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名称 | 营业情况 | 就诊须知 | 咨询方式 |
---|---|---|---|
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 | 正常营业,各连锁分中心正常营业 | 无 | 1. 拨打各分中心电话;2. 客服电话:022 - 27238395(客服专线) 17627762824、17526579461 ,服务时间:08:30~17:30;3. 微信公众号:“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服务平台” ,线上自动客服24小时在线,线上人工客服工作时间:08:30~22:00;4. “网上商城”人工客服,工作时间:08:30~22:00 |
山西省眼科医院 | 春节期间正常安排医疗服务 | 1. 对所有门诊号源实行分时段预约,按预约时间段就诊;2. 诊疗卡办理以实际就诊人员信息为准;3. 挂号患者先检查视力(视力台在门诊楼三层),根据需要在处置室测量眼压;4. 非必要不陪同,确有不便限一位亲友陪同,就诊时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全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1.8米间距,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5. 门诊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上午8点至12点,下午13点半至17点,晚间16点至19点(周六至周日无晚间门诊);眼科急诊24小时开放;6. 实行实名制就诊,挂号出示医保卡或身份证原件;7. 大限度减少陪同,原则上进入诊区陪同人员不超过1人 | 无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 全面开诊 | 1. 眼科门诊实行全面预约挂号制度,提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或“武大云医”APP中预约挂号,按就诊时间有序就诊;2. 全面实行实名制就诊,办理就诊卡填写真实有效联系方式、身份证号及家庭住址;3. 病友进入眼科门诊候诊区备好挂号单、身份证、就诊卡、医保卡、健康码,配合体温检测并完成登记;4. 就诊佩戴无呼吸阀的口罩,无特别必要禁止陪同家属进入门诊;5. 拟入院的病友本人及陪护家属接受血常规、肺部CT、鼻咽拭子核酸及新冠抗体检测,排除感染后收入眼科缓冲病区 | 无 |
巩义明德眼科医院 | 正常接诊,各科室正常接诊 | 1. 所有人员进入医院规范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测量体温及流行病学筛查;2. 无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病人,在预检分诊补测抗原并采集核酸,凭采样凭证到相应诊室就诊;3. 三岁以下婴幼儿免于核酸查验,陪诊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4. 住院患者及陪护凭24小时核酸结果入院治疗 | 无 |
南京市部分医院(玄武区市中心医院、秦淮区南京市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建邺区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 急诊开放眼科 | 无 | 无 |
解释说明:“14 + 5”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指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分别于第1、4、7、10、14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引言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有眼科疾病或者眼部不适的患者来说,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眼科医院在疫情期间是否正常上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部健康至关重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眼部疾病的康复起着关键作用。了解眼科医院在疫情期间的营业情况,能够让患者做好就医准备,避免不必要的奔波,同时也能配合医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疫情期间不同地区眼科医院的上班情况以及相关的就诊须知。
不同地区眼科医院疫情期间上班情况
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
疫情期间,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展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各连锁分中心正常营业。这对于有视光检查需求的市民来说是个好消息。无论是验光配镜还是日常的眼部检查,都可以前往该中心进行。医院为了方便患者咨询,提供了多种方式。患者可以拨打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各分中心电话,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也可以拨打客服电话,客服专线在08:30 - 17:30为患者服务;微信公众号“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服务平台”设有线上自动客服24小时在线,线上人工客服工作时间为08:30 - 22:00;“网上商城”人工客服的工作时间同样是08:30 - 22:00。多种咨询方式的提供,确保了患者在有疑问时能够及时得到解答。
山西省眼科医院
山西省眼科医院在疫情期间,即使是在春节这样的特殊时期,也一如既往地用心呵护患者的眼健康。医院对所有门诊号源实行分时段预约制度,患者需要按照预约的时间段前来就诊,这有助于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和人员聚集。在就诊流程方面,挂号患者需要先到门诊楼三层的视力台检查视力,根据就诊需要在处置室测量眼压。同时,为了保障就诊环境的安全,医院要求非必要不陪同,确有不便的情况下,限一位亲友陪同就诊,并且就诊时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医院的门诊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的上午8点至12点,下午13点半至17点,晚间16点至19点(周六至周日无晚间门诊),而眼科急诊则24小时开放,为眼部急症患者提供了及时的救治保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全面开诊。为了保障患者与家人的健康与平安,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就诊须知。眼科门诊实行全面预约挂号制度,患者需要提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或“武大云医”APP中预约挂号,并按照挂号时提示的就诊时间有序按时就诊。医院全面实行实名制就诊,办理就诊卡时务必填写真实有效联系方式、身份证号及家庭住址,这不仅有助于医院进行患者管理,还能在必要时进行相关事宜的通知,尤其是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时。病友进入眼科门诊候诊区时,需要备好挂号单、身份证、就诊卡、医保卡、健康码,积极配合体温检测并完成相应登记。就诊时要佩戴无呼吸阀的口罩,为了患者及家人的安全,如无特别必要,禁止陪同家属进入门诊。拟入院的病友本人及陪护家属需要接受血常规、肺部CT、鼻咽拭子核酸及新冠抗体检测,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方可收入眼科缓冲病区。
巩义明德眼科医院
在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巩义明德眼科医院各科室正常接诊,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医院在就诊管理方面也有明确的要求。所有人员进入医院时,需要规范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进行体温测量及流行病学筛查。对于无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的病人,在预检分诊处补测抗原,并采集核酸,凭采样凭证到相应诊室就诊。三岁以下婴幼儿免于核酸查验,但陪诊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住院患者及陪护凭24小时核酸结果入院治疗。这些措施既保障了患者的就医需求,又严格遵循了疫情防控的要求。
南京市部分医院
在南京疫情期间,部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放了眼科急诊。例如玄武区的市中心医院、秦淮区的南京市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以及建邺区的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等。这些医院为有眼科急症就诊需求的患者提供了及时的救治渠道。虽然资料中没有详细提及这些医院的具体就诊须知,但可以推测,在疫情期间,这些医院也会遵循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疫情期间眼科医院的防疫措施
疫情期间,各眼科医院都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峻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疫措施。以天津眼科医院为例,医院在复工后普及防疫常识,开展健康宣传,让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了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同时,做好体温检测工作和消毒工作,在医院入口设置检疫区,对每一位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医院为患者提供免费口罩和手消毒液等个人防护用品。此外,医院还加强了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自身安全得到保障。
除了上述基本的防疫措施外,一些医院还开设了“绿色通道”,特别为有需要的患者优先安排诊疗服务。患者可以通过代码扫描获取在线化注册信息,避免了传统挂号方式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和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同时,医院为患者提供在线候诊服务平台,可以快速通知患者就诊顺序,进行智能导诊,使就诊呼叫更为,减少了患者在医院内的停留时间和人员聚集。
患者疫情期间就诊注意事项
对于患者来说,在疫情期间前往眼科医院就诊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提前了解医院的上班情况和就诊须知,可以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服电话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预约挂号,避免到院后无法及时就诊。在前往医院就诊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携带好必要的证件和物品,如身份证、医保卡、健康码等。同时,要遵守医院的防疫规定,积极配合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在就诊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医一患一诊室”的原则,避免人员聚集。如果需要陪同人员,要按照医院的规定控制陪同人数。在候诊时,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院工作人员,按照医院的指引进行处理。对于一些轻症患者,如果病情允许,可以先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和治疗建议,避免不必要的到院就诊。
结论
综上所述,在疫情期间,不同地区的眼科医院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营业安排和防疫措施。大部分眼科医院在疫情期间仍然坚持为患者提供服务,保障了患者的眼部健康需求。一些医院正常营业,为患者提供日常的验光配镜和眼部检查服务;部分医院的眼科急诊24小时开放,为眼部急症患者提供及时的救治。同时,各医院都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措施,如体温检测、消毒、个人防护等,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对于患者来说,在疫情期间就医时,要提前了解医院的上班情况和就诊须知,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医院的防疫工作。如果有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但也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就诊方式。对于轻症患者,可以先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与医生沟通;对于急症患者,应及时前往开放急诊的医院就诊。相信在医院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在疫情期间保障好人们的眼部健康,共同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