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价格活动 > 安徽省中医院近视治疗新突破融合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守护视力健康

安徽省中医院近视治疗新突破融合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守护视力健康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臭臭国度 上传提供

发布: 170 评论



在近视高发的时代,安徽省中医院以“整体观”和“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融合中西医技术,构建了一套从预防到治疗、从药物到物理干预的立体化防治体系,为近视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依托新安医学传承与省级科研平台,医院在假性近视逆转、真性近视控制及并发症防治领域成效显著,成为区域近视防治的重要力量。

安徽省中医院近视治疗新突破融合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守护视力健康

一、中医理论基础与病因认识

近视是全身失衡的眼部表现,安徽省中医院基于古籍《目经大成》《黄帝内经》等理论,提出近视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是内因,如《审视瑶函》指出“禀受近觑”;而久视伤血、饮食不节(尤其过食甜食伤脾)、起居失常(睡眠不足耗肝血)则是关键外因。现活方式加剧了这一矛盾——儿童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多,导致“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眼轴异常增长。

病机聚焦心肝脾肾四脏。心阳不足则推动无力,肝血亏虚则目失濡养,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肾精亏耗则神光衰微。这种多脏腑关联性决定了治疗需整体调理,而非仅针对眼部。

二、特色诊疗技术体系

1. 经络调控:针刺与揿针疗法

眼周穴位(睛明、攒竹、承泣)配合远端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通过毫针或长效揿针刺激,调节睫状肌张力并改善巩膜重塑。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可提升假性近视患者视力1-2行,对进展性近视(年均增长≥75度)的延缓率达60。例如,儿童患者每周接受3次针刺治疗,连续3个月后,多数视疲劳症状显著缓解,裸眼视力平均提升0.3。

2. 耳穴压豆与穴位按摩

利用耳廓全息反射原理,选取“眼”“肝”“肾”等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结合眼保健操(按压太阳、风池穴),促进眼部微循环。此法操作简便、无创,尤其适合青少年群体。数据显示,配合耳穴压豆的患儿近视进展速度比单纯佩戴眼镜降低30。

三、中药干预与临床实践

内服方剂辨证施治

针对不同体质开发个性化方案:心阳不足者用定志丸加减(远志、石菖蒲益心气);肝肾阴虚者予五子近视丸(枸杞、覆盆子补精血);脾虚气弱者投补中益气汤加决明子、密蒙花。2024年院内制剂分析显示,服用中药3个月以上的轻中度近视患者,56.7眼轴长度增长幅度小于0.1mm。

外敷药物与离子导入

依托专利技术(CN111035748A),将决明子、丹参等中药制成凝胶贴敷眶周,结合脉冲电流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眼部组织。临床试验证实,该疗法可降低眼压15-20,缓解调节痉挛。

四、科研创新与学科建设

专项研究推动临床转化

医院承担省级课题“近视全周期防控策略研究”(2024年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立项),探索从预防到并发症管理的闭环路径。院内设立近视科研专项,整合新安医学古籍方剂(如《目经大成》验方),开发出20余种特色制剂,其中5种已进入多中心疗效评价阶段。

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

在假性近视阶段,以中医干预为主;对真性近视则采用“中药+光学矫正”组合,如角膜塑形镜佩戴者配合滋肾明目汤,可减少干眼症发生率;高度近视并发症(如黄斑病变)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注射后,联合活血化瘀方改善眼底循环。该模式入选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计划。

五、预防与健康管理

推行“四时调养”理念

依据《四气调神大论》,制定季节性护眼方案:春季增加户外运动以助阳气生发,夏季避暑养阴防肝火上炎,秋季润燥护肺(肺主气),冬季早卧晚起藏精固肾。配套“药膳茶饮方”(如菊花枸杞茶、山药薏米粥)调节体质。

构建分级防控网络

依托安徽省中医院医联体,向基层推广中医适宜技术。2024年在六安、黄山等地培训社区医生实施耳穴压豆和揿针疗法,覆盖1000所中小学。筛查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儿童近视发病率较对照组低12.8。

总结与展望

安徽省中医院的近视防治体系,以“整体调理+靶向干预”为核心,通过特色技术组合有效延缓了近视进展,尤其为青少年假性近视逆转提供了新路径。未来需进一步突破两大方向:一是深化“病证结合”研究,明确中药延缓眼轴生长的分子机制(如胶原代谢调控);二是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如开发舌面脉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体质精准分型。随着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安徽经验有望为全球近视防控贡献中西医协同的“中国方案”。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