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科普知识 > 济南近视眼省立眼科医院致力于近视矫正与全面眼科诊疗的省级机构

济南近视眼省立眼科医院致力于近视矫正与全面眼科诊疗的省级机构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油菜炒土豆片 上传提供

发布: 53 评论



在济南市槐荫区经五纬七路324号,一座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眼科殿堂——山东省立医院眼科(省内通称“省立眼科医院”)——正以百年积淀与现代创新重塑近视防治的疆界。作为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综合实力百强单位,这所三甲综合医院的科室集结了15名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其中14人拥有博士学位,多位专家具备海外研修背景。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前沿科研到复杂屈光手术的临床精进,该院依托“眼科创新与发展分会”主委单位平台,正推动齐鲁大地近视诊疗体系迈向“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纪元。

济南近视眼省立眼科医院致力于近视矫正与全面眼科诊疗的省级机构

百年积淀与学科引领

山东省立医院眼科的历史可追溯至1915年,是国内早开展正规眼科手术的机构之一。历经百年发展,其学科架构已形成以近视防控为核心的多维度体系:眼视光专科聚焦屈光不正矫正,角膜病科专攻屈光手术技术优化,斜视与小儿眼科则深耕青少年视觉发育干预。科室现任主任张晗教授于2023年当选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眼科创新与发展分会首任主委,标志着该院在区域眼科科研协作网络中的枢纽地位。

学科建设注重“临床-科研-教学”三维融合。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该院年均培养眼科专科医师数十名,并承担山东医科大学等高校的教学任务。科室骨干王利华教授因在斜视矫治与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领域的突出贡献,跻身“中国名医百强榜”斜视与小儿眼病专业全国前十,其团队开展的超声乳化联合功能性人工晶体植入术,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近视防控的科技创新

面对近视低龄化、重度化危机,该院率先构建“三级监测-三级预警-三级防控”体系。2025年,其科研团队联合山东中医药大学毕宏生教授在期刊《Ophthalmology》(IF=13.2)发表重磅成果:基于用眼行为监测技术(Eye-Monitor)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通过对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距离及光照强度的实时干预,可显著延缓儿童近视发生发展。这一研究为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山东省建设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

技术转化方面,科室积极引入全球方案。2025年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ARVO)年会公布的关键数据显示,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I.M.S.)镜片持续使用8年可减缓近视进展1.00D±0.41D(p=0.017);更突破性的ASPECT试验证明,0.025阿托品联合D.I.M.S.镜片能使40儿童近视进展停止,眼轴增幅显著低于单用阿托品组(0.07±0.16mm vs 0.18±0.16mm, p<0.001)。基于此,省立医院率先开展药物-光学联合疗法,并探索人工智能辅助的个性化防控方案。

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

针对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该院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跨专科协作机制:角膜屈光团队运用全飞秒Smile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眼底病科通过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眼整形专科则开展后巩膜加固术阻止眼轴进行性延长。这种“分段干预,全程管理”模式,使患者从单纯视力矫正迈向视觉功能系统性重建。

2025年4月,该院联合承办第三届黄河眼健康医学大会,以“AI多学科交叉”为主题,汇集鲁港澳台专家探讨屈光手术机器人、眼底AI诊断等技术。会上成立的“鲁港澳台眼健康学术大讲堂”,进一步强化了跨区域技术共享平台,推动屈光不正诊疗标准一体化。

公益防控网络建设

作为山东省眼科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该院主导全省近视流行病学筛查。每年组织医疗队深入黄河流域县乡中小学,开展公益视力普查,建立逾百万份儿童屈光发育档案。2023年起,依托“红十字眼库”平台,开展角膜捐献宣传与移植服务,为近视继发圆锥角膜致盲患者提供移植资源。

在科普教育维度,创新采用“医教融合”策略:开发VR视觉体验课程,让学生感知高度近视的病理危害;设计互动式护眼游戏,融入光照监测和姿势识别技术;编写《近视防控行为干预手册》并免费发放至基层卫生站。这些举措使防控关口从医院前移至家庭与校园,践行“治未病”理念。

从临床精进到公共卫生担当

山东省立眼科医院的百年演进史,折射出中国近视防治从单一矫正到综合干预的范式转变。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如行为监测技术验证)、临床技术的融合创新(药物-光学联合疗法)、以及跨区域协作机制(鲁港澳台学术平台),共同构筑了近视防控的“山东模式”。

未来挑战仍存:学龄前儿童近视预防需更早期干预工具,高度近视继发病变的再生医学治疗尚待突破,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控能力亟待提升。建议深化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D.I.M.S.镜片在学前儿童近视预防的临床试验(如2提及的试点研究);二是联合生物材料学科研发仿生巩膜修复材料;三是通过AI远程质控平台,将标准化诊疗流程下沉至县域医院。唯有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普惠性医疗资源,方能遏制“近视大国”的公共卫生危机,让清晰视界润泽千家万户。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