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详情 |
---|---|
成立时间 | 1959年 |
机构性质 | 全额拨款科研单位,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级主管部门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机构定位 | 集科研、教学、临床于一体,在国内外眼科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机构;国内成立早的眼科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在我国的防盲合作中心 |
部门设置 | 设有三大部,即基础部、应用基础部和行政部,共9个科室,分别为眼微生物、眼生化、眼药理、眼病理、眼生理、防盲办公室、情报室、研发室、行政办公室;已设置5个PI组;下属企业1个,为“北京天明眼科新技术开发公司” |
科研课题 | 包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63联合攻关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课题等,共计34项 |
主要工作职责 | 开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承担防盲工作,提升居民爱眼护眼意识、提升眼健康水平;承担眼科学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学科;编辑出版《眼科》《眼科纵览》期刊 |
人员构成 | 行政编制0人,实有人数0人;事业编制100人,实有人数75人 |
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后沟胡同17号(北京东城区北京站西街后沟胡同,与崇文门内大街路口北侧巷内) |
联系电话 | 010 - 65288426 |
公交路线(西区) | 地铁:地铁2号线崇文门站下车(B2东北口出)或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下车(E西北口出),地铁1号线/八通线东单站下车(H西南口出);公交:崇文门内、崇文门西、崇文门、台基厂路口东、北京站西街、崇文门东站下车;自驾:院内停车场、大华路 - 道路停车位、新侨饭店地下停车场、大华路路侧停车场、瑞丽祥和商务楼东停车场等 |
网站版本及功能 | 专业版:面向医务人员及社会大众服务,内容功能覆盖医院新闻、招标采购、科研教育、党群工作、院务工作、廉政建设、护理园地、人才招聘等信息;大众版:主要面向患者服务,内容功能覆盖预约挂号指南、就诊指南、住院须知、科室介绍、医生介绍、出停诊信息、健康讲堂、交通路线等;外文版:主要面向国外大众服务,内容功能覆盖医院介绍、科室介绍、医院教学、医院科研、医院护理工作、医院办公信息等 |
科研成果 | 如沙眼衣原体的超微结构、内毒素样物质的测定;角膜及眼表疾病、感染性及免疫性眼病的诊断、治疗研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角膜培养及移植研究;视网膜感光细胞培养、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功能及移植实验研究;角膜及眼底新生血管光动力学等眼科研究前沿;眼前节及眼底病变图象采集及分析系统的研制应用等;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视功能、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保护与修复;抗青光眼药物的实验研究;中药干预白内障及对不同类型白内障分子机理的研究 |
PI组:实行所长领导下的PI负责制,PI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年度执行计划编制、项目申报、执行及绩效目标执行方案,并且定期召开组内会议,实时让组长及成员掌握项目的整体执行情况。
引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随着现活方式的改变,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各类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眼科研究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医疗资源丰富,其中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更是在眼科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国内成立早的眼科研究机构之一,更是世界卫生组织在我国的防盲合作中心。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个在眼科界颇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与定位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是全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眼科专业研究所。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眼科研究事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多年来,研究所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科研质量,重视科研的临床应用研究、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科研环境为目标,致力于改善视觉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作为国内成立早的眼科研究机构,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在我国眼科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为后续的眼科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大批的眼科专业人才。同时,它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我国的防盲合作中心,承担着防盲工作的重要使命。这一定位使得研究所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在眼科领域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部门设置与人员构成
研究所设有三大部,即基础部、应用基础部和行政部,共9个科室,包括眼微生物、眼生化、眼药理、眼病理、眼生理、防盲办公室、情报室、研发室、行政办公室。各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使用,这为科研人员和相关机构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此外,研究所实行所长领导下的PI负责制,目前已设置5个PI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年度执行计划编制、项目申报、执行及绩效目标执行方案。同时,还安排专人负责研究所日常科研工作的落实任务,协助各PI小组完成科研项目执行工作,并定期督促科研项目执行进度情况。
在人员构成方面,行政编制0人,实有人数0人;事业编制100人,实有人数75人。这些人员涵盖了科研、教学、临床等多个领域,为研究所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科研课题与成果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承担着众多重要的科研课题,包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63联合攻关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课题等,共计34项。这些课题涉及到眼科的多个领域,为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方向。
在科研成果方面,研究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教授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张晓楼教授合作,在上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解决了世界眼科界长期未能确定的沙眼病原问题,成为1957年度世界科学十大贡献之一。其后,张晓楼教授领导的全国性沙眼调查及沙眼防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汤飞凡与张晓楼教授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金质奖章”。此外,研究所还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进展,如沙眼衣原体的超微结构、内毒素样物质的测定;角膜及眼表疾病、感染性及免疫性眼病的诊断、治疗研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角膜培养及移植研究;视网膜感光细胞培养、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功能及移植实验研究;角膜及眼底新生血管光动力学等眼科研究前沿;眼前节及眼底病变图象采集及分析系统的研制应用等。在青光眼和白内障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成果,如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视功能、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保护与修复;抗青光眼药物的实验研究;中药干预白内障及对不同类型白内障分子机理的研究。
主要工作职责与社会贡献
研究所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开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承担防盲工作,提升居民爱眼护眼意识、提升眼健康水平;承担眼科学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学科;编辑出版《眼科》《眼科纵览》期刊。
在开展医学研究方面,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推动了眼科医学的发展。在防盲工作中,研究所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筛查和治疗等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爱眼护眼意识,降低了盲症的发生率。作为眼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研究所汇聚了一批的科研人才和临床专家,培养了大量的眼科专业人才,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编辑出版的《眼科》《眼科纵览》期刊,为眼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国内外眼科界的合作与发展。
地址、交通及网站信息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后沟胡同17号(北京东城区北京站西街后沟胡同,与崇文门内大街路口北侧巷内),联系电话为010 - 65288426。对于患者和科研人员来说,了解其交通路线十分重要。西区的交通路线如下:地铁方面,可在地铁2号线崇文门站下车(B2东北口出)或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下车(E西北口出),也可在地铁1号线/八通线东单站下车(H西南口出);公交可在崇文门内、崇文门西、崇文门、台基厂路口东、北京站西街、崇文门东站下车;自驾的话,有院内停车场、大华路 - 道路停车位、新侨饭店地下停车场、大华路路侧停车场、瑞丽祥和商务楼东停车场等可供选择。
研究所的网站分为专业版、大众版和外文版。专业版面向医务人员及社会大众服务,内容功能覆盖医院新闻、招标采购、科研教育、党群工作、院务工作、廉政建设、护理园地、人才招聘等信息;大众版主要面向患者服务,内容功能覆盖预约挂号指南、就诊指南、住院须知、科室介绍、医生介绍、出停诊信息、健康讲堂、交通路线等;外文版主要面向国外大众服务,内容功能覆盖医院介绍、科室介绍、医院教学、医院科研、医院护理工作、医院办公信息等。
对未来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眼科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科研实力,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在科研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对眼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投入,如基因治疗、治疗等,为眼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在临床方面,将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所还将继续加强防盲工作,通过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提高全民的眼健康意识。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加大对年轻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培养力度,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相信在未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将在眼科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眼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作为国内的眼科研究机构,在其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早期成功分离沙眼衣原体到如今在多个眼科研究前沿领域的突破,它始终走在眼科科研和临床应用的前列。其完善的部门设置和合理的人员构成,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承担的大量科研课题不仅推动了眼科医学的发展,也为解决实际的眼科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社会贡献方面,通过开展防盲工作、学科建设和期刊出版等工作,提升了全民的眼健康意识,培养了专业人才,促进了学术交流。
对于患者来说,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就医和治疗场所,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里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科研平台,能够开展前沿的研究工作,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在未来,建议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同时,加大对公众眼健康科普的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的眼健康素养。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将在眼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眼健康事业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