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具体内容 |
---|---|
斜视定义 | 斜视是指眼位不正,两眼不能同时聚焦同一物体,眼睛看东西时眼轴不平行,一只眼睛往前看,另一只眼睛发生偏斜;也指双眼无法同时注视目标,两只眼睛的视轴不平行。常见别称有“斜眼”“对眼”“斗鸡眼”等。 |
发病率 |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位于儿童眼病患病率的第三位,仅次于屈光不正及弱视。 |
斜视类型 | 根据眼位偏斜方向不同,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下斜视,临床上较多见的是内斜视和外斜视。 |
发病原因 | 是由于眼外肌功能异常导致的眼球运动失调,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缺陷有关,如大脑皮层对双眼融合抑制不足等。 |
症状表现 | 一只眼睛偏斜、复视、眩晕、头痛以及阅读困难,这些症状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从小斜视的孩子没有立体视觉,无法感觉远近,看到的世界与有正常立体视觉的孩子不同,在新环境中对物体距离判断能力弱。 |
危害 | 1. 外观异常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孤僻、自卑心理,影响正常工作和社交。2. 影响脊柱的骨骼发育,有些患者因眼肌麻痹采用特殊头位克服视物不适,可能导致脊柱骨骼发育畸形、面部不对称。3. 影响视力,长期恒定性斜视会造成视功能发育障碍,形成斜视性弱视,导致视力低下,立体视觉受影响。4. 影响就业,因缺乏立体视觉,成年后参加手术医生、测绘、开车等精细工作受限。 |
诊断方法 | 可通过屈光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问题)、视力评估、眼部运动测试(观察眼球转动是否协调一致)和检眼镜检查来诊断。 |
治疗方法 | 1. 非手术疗法:配戴矫正眼镜、视觉训练和三棱镜使用。2. 手术矫正:适用于严重的斜视或者伴有弱视者。 |
治疗时机 | 对于儿童的共同性斜视需要及时医治,12岁前是儿童斜视矫正的重要时期,诊治时间越晚越可能丧失双眼视觉功能,后期手术可能仅起变美作用。 |
预防措施 | 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注意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
相关案例 | 12岁的小希(化名)因共同性外斜视在广州番禺普瑞眼科医院做了斜视手术,术前因无立体视觉,上下阶梯时不时会踩空。 |
术语解释:
- 立体视觉:又叫深度视觉,是眼睛感知外界物体远近深浅的能力。人的两眼有一定距离,两眼看到物体会稍有差异,产生视差,通过大脑处理产生双眼的深径知觉,即立体视觉,是高级的双眼视功能,为人类和少数几种哺乳动物特有。
- 隐斜视: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斜视,没有的正眼位,当隐斜视大到一定程度,融像贮备代偿不足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问题。
备注:孩子侧身看东西不一定是斜视,可能是近视征兆、其他原因或视物习惯,家长需留意观察并与孩子勤沟通辨别情况。有些宝宝两眼一起斜向注视物体,一般称为侧视,多属于不良习惯或屈光不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