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价格活动 > 在上海瑞金医院眼科专家徐建敏教授引领创新诊疗推动眼健康事业发展

在上海瑞金医院眼科专家徐建敏教授引领创新诊疗推动眼健康事业发展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猫九 上传提供

发布: 296 评论



徐建敏医生作为上海瑞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深耕眼科领域近40年,其核心专长在于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疗与手术。1987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她始终坚守临床一线,积累了数万例手术经验。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眼病的治疗中,她主导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抗VEGF药物(如康柏西普)术前注射的创新方案。研究显示,该技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平均减少14分钟)、降低术中医源性裂孔风险(从35降至9),并减少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

在上海瑞金医院眼科专家徐建敏教授引领创新诊疗推动眼健康事业发展

她的技术突破源于对眼底显微手术的持续优化。例如,针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她强调术中精细化剥膜与出血控制,通过联合药物抑制血管增生因子,减轻术中牵拉性视网膜损伤。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一次性手术,还加速了患者视功能恢复。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后6个月患者矫正视力(LogMAR)从术前的1.8提升至0.9以上,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显著回缩。

科研探索与学术贡献

在科研领域,徐建敏医生积极推动临床技术与基础研究的转化。她参与的多项研究聚焦视网膜再生医学前沿,例如2025年韩国KAIST团队发现的PROX1蛋白阻断剂可通过激活穆勒胶质细胞实现视网膜神经再生。她牵头瑞金眼科团队探索该成果的临床应用潜力,致力于解决传统手术难以逆转的神经性视力损伤问题,为黄斑变性等疑难患者提供新希望。

她还通过学术交流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作为核心讲者,她参与2025年中国干眼康复学术年会,分享“玻璃体术后干眼综合征的综合管理”经验,提出手术操作规范与人工泪液阶梯治疗的协同方案。其团队在《眼科杂志》发表的“微创玻璃体切割围术期用药指南”被纳入继续教育教材,影响了数百名青年医师的临床实践。

团队协作与学科建设

徐建敏医生是瑞金医院眼底病亚专科的奠基者之一。瑞金眼科中心(瑞视眼科)拥有正高级教授5名、副高级医师8名的多学科协作团队,依托的OCT、SLO诊断平台和激光治疗系统。她主导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培训组”采用“导师制+Wetlab实操”模式,为青年医师提供手把手教学,年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4名。

在学科管理上,她推动建立眼底病诊疗标准化路径。从术前抗VEGF药物干预指征、术中25G+器械操作规范,到术后频域OCT监测黄斑水肿流程,形成全周期质控体系。该模式使瑞金眼科PDR手术并发症率下降21,成为华东地区眼底病转诊中心之一。

患者关怀与教育传播

“医术精髓在于理解患者的光明诉求。”徐建敏医生在门诊中坚持个体化沟通模式,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视觉模拟图解释手术必要性,而对年轻高度近视视网膜裂孔患者则强调早期干预的保视力意义。患者满意度调研显示,其“解释清晰度”与“共情能力”评分达96。

她还将科普视为医者责任。2025年参与“眼科企业出海计划”论坛时,她提出“医患协同防控”理念,并录制系列短视频讲解“飞蚊症警示信号”“术后体位恢复要点”等实用知识。其主编的《视网膜手术患者手册》免费发放超万册,成为瑞金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必读指南”。

未来展望:眼科诊疗的发展方向

面对老龄化与代谢性疾病高发的挑战,徐建敏医生提出三级预防体系构想:一级预防聚焦糖尿病群体视网膜筛查AI化;二级预防推进抗纤维化药物在PDR术中的应用;三级预防探索神经再生技术(如PROX1抑制剂)对终末期视功能的修复。她目前正与工程团队合作研发术中OCT导航眼镜,以期实时识别视网膜增生膜边界,减少操作损伤。

在2025视觉健康会议(VISION CHINA)上,她呼吁加强交叉学科协作:“玻璃体手术已进入‘微创+精准’时代,未来需联合基因治疗、人工智能及材料科学,共同突破神经再生与长期视觉质量维护的瓶颈。” 这一愿景也体现在瑞金眼科的多中心研究规划中,其牵头的中重度PDR联合疗法三期临床试验将于2026年启动。

徐建敏医生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为专长,通过技术创新与科研转化重塑了复杂眼底病的治疗标准。她在瑞金医院构建的多学科协作体系,不仅提升了手术安全性与患者视觉预后,更培育了眼底病领域的骨干力量。面对未来,她倡导的“三级预防”策略和交叉学科融合,将推动眼科诊疗从结构修复向功能重建跨越。正如她对青年医师的寄语:“眼科医师不仅是光明的守护者,更应是探索视觉奥秘的永续前行者。”患者的光明未来,正是她近四十年医者生涯的坐标。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