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机构咨询 > 近视困扰现代人,广州中医院近视专家中医防控方案助视力重获新生

近视困扰现代人,广州中医院近视专家中医防控方案助视力重获新生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华冷安 上传提供

发布: 101 评论



仲夏清晨,广东省中医院眼科诊室外已排起长队。刚结束高考的小林(化名)紧张地攥着检查单——为实现军校梦,他即将接受近视手术。诊室内,张彩霞副主任医师正通过裂隙灯细致检查他的角膜形态:“你的角膜厚度适合全飞秒,但术后需配合耳穴压丸和穴位刺激,中西医结合才能让视力更稳定。”这一幕折射出广州中医药防治近视的新趋势:融合手术技术与中医整体调理,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近视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近视困扰现代人,广州中医院近视专家中医防控方案助视力重获新生

名医荟萃,中西医协同诊疗

广州中医院近视防治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多学科融合的专家团队。在广东省中医院,庞龙主任医师领衔的团队开创了“西医精准评估+中医辨证干预”模式。庞龙不仅精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OCT等现代检查技术,更将中医望诊与眼底病变关联分析,提出“肝郁血瘀型眼底病”理论,对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控具有突破性意义。其团队开展的“针灸联合抗VEGF治疗黄斑病变”临床研究,显著降低了患者复发率。

针对青少年群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陈伟豪医师构建了“三级防控网络”。他依托中医“五轮学说”设计动态监测指标,将传统眼象分析与屈光档案结合。当学生出现调节痉挛时,优先采用揿针刺激睛明穴、承泣穴,配合低浓度阿托品;若进展超过150度/年,则启动角膜塑形镜联合中药熏蒸干预。数据显示,该方案使干预组近视进展速度减缓67。

全周期近视防控体系

儿童青少年防控是广州中医专家的战略重心。2023年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研讨会上,专家指导委员会提出“家校医联动”路径:中医师走进校园推广改良版眼保健操,将“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优化为结合生物力学指标的精准穴位刺激;同时开发“枸杞决明子护眼羹”等药膳配方,纳入学校营养餐指南。

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领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刘嘉福团队表现突出。他们发现病理性近视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与中医“精亏证”显著相关,据此创立“芪明颗粒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方案。术后通过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提升气血运化,减少脉络膜萎缩进展。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800余例患者,5年致盲率下降41。

手术技术创新与规范

面对高考生、参军青年等特殊群体的摘镜需求,广州中医院专家在手术技术革新上持续突破。广东省中医院引入全飞秒Smile3.0系统,张彩霞团队据此开发“术中眼位追踪联合术后雷火灸”流程:手术采用2mm超微切口保留90角膜神经,术后24小时内实施隔姜灸,加速上皮修复。临床数据显示,患者48小时畏光流泪比例下降83。

严格质控体系则是安全的核心保障。所有拟手术者需完成20项术前检查,尤其重视中医体质辨识。角膜偏薄者若属“阴虚火旺体质”,需先进行滋肾平肝中药调理,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达标后再行手术。针对ICL晶体植入术,团队建立“术后房角镜随访”制度,结合前房炎症因子检测调整祛湿化瘀方剂,将高眼压发生率控制在0.3以下。

健康教育与社会联动

广州中医药专家深谙:防控近视需超越单纯医疗行为。在广州市卫健委支持下,谢晓燕主治医师团队开发“五行护眼”科普体系,将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与现代光环境研究结合。例如提出“辰时(7-9点)自然光暴露”理念,强调清晨蓝光对多巴胺分泌的激活作用;编制《青少年用眼行为自测表》,将“久视伤血”理论转化为每日屏幕使用量化指标。

2025年启动的“岭南光明行”项目更体现整合思维。项目联合中山眼科中心、广药集团等单位,在农村学校推广耳穴压丸标准化操作,培训校医掌握“王不留行籽贴敷肝、肾、眼穴”技术;同时为基层医院配置手持式验光仪与中医体质辨识仪,实现“筛查-干预-转诊”数字化管理。试点地区学生近视新发率同比下降29。

总结与展望

广州中医院近视防治体系的核心优势,在于打破中西医技术壁垒,构建“预防-干预-治疗-康复”全链条。从庞龙、张彩霞等专家推动的手术技术创新,到陈伟豪、刘嘉福团队的并发症防治方案,再到覆盖百万学生的健康教育工程,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观。

然而挑战犹存:中医适宜技术的标准化、高度近视基因治疗与中药调控的机理探索、人工智能辅助辨证模型的建立等,仍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正如2023年近视防控研讨会上卓业鸿教授所言:“当西医用激光雕刻角膜时,中医的‘养血润目’思想正在为眼健康筑起更坚实的防线。”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