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普遍问题。《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这恰是中医防控近视的核心——强调整体调养与早期干预。在手术矫治日益普及的今天,中医通过“内服外治、针药结合、医养协同”的综合疗法,为假性近视及混合性近视患者提供了独特解决方案,也为真性近视延缓进展开辟路径。以下结合国内中医眼科机构的实践,系统解析其特色与优势。
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
辩证施治是中医眼科的核心竞争力。以漳州市中医院为例,该院将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针对干眼症,以“肝肾阴虚”辨证分型为基础,配合中药内服、针灸及雾化熏蒸,显著改善泪膜稳定性;同时引进德国海德堡OCT、蔡司手术显微镜等设备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实现“中西互参”的精准诊疗。
分阶段干预策略覆盖不同病程患者。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仲委教授提出阶梯化方案:100度以下疑似假性近视者,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刺激肝脾肾相关穴位)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放松睫状肌;确诊真性近视者,则在配镜基础上长期服用院内制剂“健脾致远片”(含党参、白术、枸杞等),通过疏肝健脾控制度数增长。该方案跟踪数年后,部分患儿仍无需戴镜。
特色技术与疗法
耳穴与针灸技术简便有效。全国中医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亢泽峰强调,耳穴压丸需做到“准确、足时、足量、持久”八字方针,每日按压5分钟刺激穴位,可改善睫状肌痉挛。而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创新性应用“冬病夏治”原理,开发“中药贴敷疗法”,夏季以温阳通络药物敷贴眼周穴位,提升气血运行效率,延缓近视发展。
内服方剂注重体质调理。中医认为近视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用眼过劳相关。浙江省中西医联合眼科诊疗中心针对青少年患者,融合眼科与针灸科技术,开发含枸杞、桑葚的补肾方剂,保护高度近视者的视网膜功能;对脾虚湿盛型患儿(常见虚胖、易疲劳),则配伍“陈夏六君子丸”化痰祛湿。深圳中医院庞龙、邱波等专家亦擅长以滋阴明目类中药(如菊花、决明子代茶饮)联合激光手术,提升术后视觉质量。
专家团队与科研支撑
医院汇聚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连续11年居中医医院百强榜首)拥有32位正高级眼科专家,开设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视神经萎缩专科,运用中药改善视神经微循环,治疗有效率超80。深圳中医院组建多学科团队:汪旬副主任医师专注儿童近视防控;陈冬生主治医师擅长斜视弱视中西医结合矫治;林斌武则精于屈光术后干眼症的中药调理。
科研深化临床实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针灸可调节视觉中枢兴奋性,短期内提升裸眼视力,但需持续治疗巩固效果。亢泽峰团队通过多中心试验验证,户外运动(每日≥2小时)结合眼保健操,可使学龄儿童近视发病率降低23——这一“运动生阳”理念与西医“光照促进多巴胺分泌”机制不谋而合。
家庭延伸护理体系
日常养护需融入生活习惯。黄仲委教授以亲身实践倡导“拉耳垂”疗法:晨起牵拉耳垂5分钟(耳垂对应头面部穴位),配合转眼球训练,70岁仍保持200度近视。漳州市中医院则建议家庭熏蒸法:用菊花、桑叶、枸杞煎汤热气熏眼,缓解电子屏幕导致的干涩,熏后药汤内服双效调理。
家长参与是关键环节。戎萍副院长指出,儿童用眼环境需综合管理:学龄前儿童每日睡眠10-13小时,减少久坐并调节情绪压力;肥胖患儿可辅以荷叶薏仁粥、茯苓饼等药膳,避免代谢紊乱加重眼轴增长。
选择指南与未来展望
按需匹配医院特色
| 医院名称 | 核心优势 | 适用人群 |
| 漳州市中医院 | 干眼症中药熏蒸+斜弱视防治 | 混合性近视伴眼表疾病者 |
| 广东省中医院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干预 | 高度近视合并代谢异常者 |
| 深圳中医院 | 针灸联合全飞秒手术 | 需手术且期望减少干眼者 |
未来需突破的方向:一是优化中药剂型(如颗粒剂、滴丸)提升儿童用药依从性;二是建立“中医体质分型-基因表型-近视进展”模型,实现精准干预。
中医视近视防控为“调身”与“调神”的统一。正如《审视瑶函》所言:“目为神之外候”,明眸不仅依赖局部治疗,更需全身气血调和。从邢台市眼科医院的多语种科普服务,到亢泽峰团队推广的高质量眼保健操标准,中医正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智慧,为近视防控提供多元化路径。未来,融合人工智能体质辨识、开发便携式耳穴刺激设备,或将成为中医眼科的新突破——让千年智慧在科技赋能下,守护更多人的清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