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分类详情霰粒肿定义霰粒肿又叫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管道的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引起的一种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是发生于睑板腺的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发病可能原因可能由慢性结膜炎或睑缘发炎而致睑板腺出口阻塞;也可能与新陈代谢障碍,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旺盛或维生素A缺乏有关;用眼过度或不注意眼部卫生;孩子睫毛根部的睑板腺开口被堵塞;孩子患有睑缘炎等慢性眼周疾病;孩子睑板腺或毛囊等处寄生蠕形螨。...
分类 | 详情 |
---|---|
霰粒肿定义 | 霰粒肿又叫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管道的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引起的一种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是发生于睑板腺的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 |
发病可能原因 | 可能由慢性结膜炎或睑缘发炎而致睑板腺出口阻塞;也可能与新陈代谢障碍,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旺盛或维生素A缺乏有关;用眼过度或不注意眼部卫生;孩子睫毛根部的睑板腺开口被堵塞;孩子患有睑缘炎等慢性眼周疾病;孩子睑板腺或毛囊等处寄生蠕形螨。 |
症状表现 | 眼睑皮下圆形肿块,一般无疼痛;若囊肿出血变成黑紫,可能是病情加重表现;可逐渐增大,伴随瘙痒和刺痛;特别大的可能会压着角膜而引起一过性的视物不清;眼睑开始有大面积的红肿后眼睑边缘出现红肿的小包,一般不疼。 |
治疗方式 | 小的霰粒肿可热敷消炎治疗,可自行吸收;可使用消炎的滴眼液或眼用凝胶(如普拉洛芬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醋酸可的松滴眼液、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等)加热敷缓解不适症状;肿块较大或反复发作的,医生通常给予糖皮质等药物,如注射强的松龙促进囊肿吸收;已经自行破穿、有肉芽肿组织突出的,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清除;也可通过手术切除囊肿;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通过手术切除。 |
预后情况 | 预后良好,但可能反复发作。 |
杭州治疗霰粒肿医生 | 张丁元,主治医师,学医十年,从医三年余,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浙江中医药大学眼科学硕士研究生,杭州萧山爱康国宾综合门诊部,好评100,接诊量2,擅长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控制、眼部保健、中医养生、亚健康、视疲劳、眼干燥综合症、结膜炎、麦粒肿、霰粒肿、眼睑内翻、倒睫、上脸下垂、翼状胬肉、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咨询诊疗,图文19.0。 |
对比项目 | 麦粒肿 | 霰粒肿 |
---|---|---|
病因 | 细菌感染(病原体多为葡萄球菌),中医认为病因为风热邪毒外袭或脾胃热毒内蕴 | 睑板腺堵塞 |
症状 | 红、肿、热、痛,可能化脓;可长在眼睑边缘(可见)表现为红肿及疼痛的小脓包,有流泪及畏光,还有摩擦感,在第二到四天时可能会破溃及流脓,然后愈合;也可能长在里面,只有翻开眼皮才能看到 | 无痛硬结,摸着像颗小硬币;眼睑开始有大面积的红肿后眼睑边缘出现红肿的小包,一般不疼;在两到四周自己可能消失;特别大的可能会压着角膜而引起一过性的视物不清 |
发展速度 | 突发、急性 | 慢性、逐渐形成 |
治疗方式 | 温敷、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排脓;如果对热敷效果不佳可以切开引流或配合以口服;长在里面的可能需要切除;眼药帮助不大 | 小的可自愈,大的需手术或注射药物;很多需要切除,配合以类眼药;眼药帮助不大;共同治疗方法是热敷,每次敷5 - 10分钟,每天2 - 3次 |
危险性 | 感染可能扩散,需及时处理 | 一般无危险,但可能反复发作 |
其他眼部疾病 | 病因 | 症状 | 治疗方式 |
---|---|---|---|
内睑腺炎 | 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 | - | - |
外睑腺炎 | 睫毛毛囊根部皮脂腺及睑缘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原体多为葡萄球菌 | - | - |
眼睛有异物 | 眼睛中有异物 | 眼球刺激并形成小疙瘩,伴随流泪和畏光等不适症状 | 到眼科机构取出异物,并使用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来预防感染 |
翼状胬肉 | 紫外线照射或烟尘污染 | 眼角部位的红色隆起斑块 | 若影响视力,可以通过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进行治疗 |
结膜结石 | 脱落的上皮细胞聚集而成 | 眼睛内的白色小颗粒 | 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若有不适,应在医生指导下手术剔除结石 |
泪阜增生 | - | 眼睛出现小疙瘩 | 需就医鉴别诊断并积极治疗 |
术语解释:
- 睑板腺:位于眼睑内的皮脂腺,其分泌物有助于保持眼部润滑。
- 结膜:眼睑内侧和眼球交界处覆盖的黏膜。
- 睑缘:上下眼皮的边缘。
- 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是一种慢性炎症,没有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会形成肉芽肿样的病变。
- 麦粒肿:俗称“针眼”,分为内睑腺炎和外睑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 霰粒肿:即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慢性炎症。
- 翼状胬肉:因紫外线照射或烟尘污染引发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角部位的红色隆起斑块。
- 结膜结石:由脱落的上皮细胞聚集而成,表现为眼睛内的白色小颗粒。
- 泪阜增生:泪阜部位出现增生性变化,可能导致眼睛出现小疙瘩。
备注:文中提到张丁元医生的信息,对于患者选择医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具体就医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存在差异,治疗方式应根据医生的专业诊断和建议进行选择。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眼部卫生对于预防眼部疾病至关重要。在孩子出现反复霰粒肿等情况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慢性眼周疾病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