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医生讯息 > 南京市儿童医院近视眼科专业团队精心守护儿童视力健康未来

南京市儿童医院近视眼科专业团队精心守护儿童视力健康未来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爱无所谓却又买醉。 上传提供

发布: 131 评论



在南京市中心,有一支守护光明的专业力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自1981年建科以来,这里已发展成为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及江苏省儿童眼病防治基地。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达51.9的总体近视率,且中高度近视比例持续攀升的严峻现状,该科室以57人的专业团队、年超20万人次的门诊量,承载着千万家庭的视觉健康希望。他们融合技术与人文关怀,在近视防控这场关乎未来的战役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南京市儿童医院近视眼科专业团队精心守护儿童视力健康未来

专业团队与技术优势

南京市儿童医院眼科的卓越实力源于其结构化人才梯队与系统性技术布局。科室拥有10名博士及5名海外研修背景专家,在学科带头人引领下形成6大研究方向明确的骨干团队。这支高技术密度队伍支撑起斜弱视专科、先天性白内障门诊、疑难屈光及角膜塑形镜门诊等特色门诊体系,使年手术量突破2000台次。

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诊疗能力的上限。科室配置的眼科广域成像系统、蔡司手术显微镜、角膜地形图仪等设备达到水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采用的23G玻切系统无缝线白内障手术技术,可实现1月龄婴儿的超早干预,该项突破使先天性白内障年手术量达百余例,居全省。而在近视防控领域,医院作为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每年完成医学验光近2万例,构建起覆盖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技术辐射网。

近视综合干预策略

面对不同阶段的近视发展进程,科室建立起阶梯化干预体系。针对初发近视群体,提供包括功能性框架眼镜、离焦软镜在内的光学矫正方案,其中角膜塑形镜(OK镜)作为夜间佩戴白天摘镜的物理矫治手段,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对于快速进展型近视(8岁以下年进展≥1.00D),则启动药物干预联合光学矫正的综合方案,低浓度阿托品的临床应用显著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

在复杂性近视管理领域,科室创新性地引入视觉训练系统。通过调节灵敏度训练、融合功能训练等个性化方案,增强睫状肌调节能力。2025年《近视管理白皮书》强调,此类非药物干预手段对延缓眼轴增长具有明确价值,尤其当联合光学矫正时,可实现近视控制效果的协同增益。而对于合并斜弱视的近视患者,科室年开展近2000台斜视手术的经验积累,为复杂病例提供了多维解决方案。

三级预防体系构建

真正的近视防控需从治疗向预防前移。科室构建的科学防御体系包含三级防线:一级预防聚焦未近视群体,通过推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降低26发病风险;二级预防针对近视边缘群体,依托“家校医”联动模式实施用眼行为干预,包括推行“20-20-20”法则(每20分钟注视20英尺外物体20秒)、保持30cm阅读距离等;三级预防则通过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实现近视进展的早期阻断。

健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该体系的核心支撑。科室主导建设的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已完成全市二十余万中小学生筛查建档。这些数据不仅帮助识别高危人群,更揭示出关键流行病学特征:初中生近视率已达71.4,高中生突破80,其中高度近视占比达9.7。基于此,科室开发的风险评分系统整合父母近视史、用眼习惯等10项参数,使预防策略从“千人一方”迈向“一人一策”。

健康管理与未来展望

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理念正在重塑近视防控格局。科室率先提出“从出生到成年”的连续追踪模式,新生儿眼病筛查、婴幼儿屈光监测、学龄期近视干预各环节无缝衔接。特别是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早期干预,通过改良扇形额肌瓣提吊术,在改善外观同时避免弱视发生,彰显了儿童眼病防治的全局观。

技术创新将持续引领防控体系升级。当前前沿的多模态干预方案显示,离焦镜片联合0.01阿托品可使中风险近视进展延缓率达68。而人工智能的应用更打开新视界——如南京试点的“眼健康数字人服务站”,通过高拟真数字人“爱科”实现用眼行为实时指导。未来,南京市儿童医院眼科计划将可穿戴视觉监测设备与AI预警系统整合,建立动态风险模型,使防控窗口进一步前移。

南京市儿童医院眼科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我国儿童近视防控从被动矫正到主动干预的战略转变。从年接诊20万人次的门诊实践,到覆盖全市的近视防控网络,他们用专业力量守护着每一寸光明。当51.9的近视率成为民族健康之痛,科室提出的三级预防体系、全周期管理等创新实践,不仅为区域性防控提供范本,更启示着未来突破方向:在基因筛查预警、光学生物测量技术、数字疗法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近视防控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跨越。这条路漫长却充满希望——因为每一颗被点亮的童心,都映照着民族未来的星辰。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