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都西安的医疗高地,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的眼屈光中心,李娟的名字已成为近视矫正领域的品质象征。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的博士殿堂到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访问学者之旅,她不仅师从973科学家葛坚教授,更将前沿技术引入西北地区。作为眼屈光中心副主任、硕导,她身兼陕西省医师协会视光医师分会副会长、西安医学会视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并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双项殊荣。她的诊室门口常年排满寻求“摘镜自由”的患者,而她的手术刀下,已让数千双眼睛重获清晰视界。
专业积淀与学术引领
李娟的学术基因深植于中国眼科重镇。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攻读博士期间,她公派赴美深造,这种跨洋学术融合为其技术理念打下双重烙印。归国后,她以科研反哺临床: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研项目4项,参与及省市课题6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10篇),译著5部。其研究聚焦近视手术安全性与角膜修复机制,两次斩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并获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
她的学术角色超越了手术室。作为陕西省近视防控政策制定的核心智囊,她推动建立区域化近视防控网络,将个体手术与群体眼健康管理结合。在2025年西安爱尔眼科主办的儿童近视防控研讨会上,虽未直接出席,但其团队发表的“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切削”技术报告被多次引用,彰显其技术辐射力。
技术革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全飞秒技术的精进是李娟团队的标志性突破。她主导引进蔡司VisuMax全飞秒设备,将手术切口缩小至2-4毫米,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提升30,术后干眼症发生率降低至不足5。针对患者差异化需求,她创新性提出“三级术式适配体系”:基础全飞秒(SMILE)满足常规近视;个性化引导飞秒(如Contoura Vision)解决散光与夜间视力问题;表层手术(如SMART全激光)则为角膜薄患者保留矫正机会。
技术延伸至复杂病例与跨学科协作。面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形态异常者,她联合ICL晶体植入术,在四院率先开展“飞秒激光+晶体植入”双术式方案,突破单一技术局限。这一技术整合依托医院多学科支持——如与眼底病科共建高度近视并发症预警系统,确保手术安全边界。
近视防控的生态体系构建
李娟的临床哲学是“手术即防控的手段”。她主张青少年近视需早筛早控,在四院牵头成立西北“儿童视光-屈光联合门诊”,建立从角膜塑形镜验配、离焦镜应用到低浓度阿托品的分级干预路径。其团队开发的《近视管理技术联合应用指南》被纳入2025年视觉健康会议(VISION CHINA)研讨议题。
公共卫生行动是其另一战场。她主导的“长安明眸”计划覆盖西安百余所学校,通过AI视力筛查仪与云端档案,实现10万名学生屈光发育动态监测。在陕西省医学交流促进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平台上,她呼吁政策倾斜:“将角膜塑形镜纳入医保目录,让前沿技术惠及农村留守儿童”。
患者价值与行业坐标
在患者端,李娟以“全程透明医疗”重构信任关系。四院官网公示其手术价目:全飞秒1.2万-2.3万(视个性化等级)、ICL晶体植入2.8万-3.58万,价格梯度对应技术分层。相比民营机构(如佰视佳眼科全飞秒1.15万起),四院虽单价略高,但附加多学科保障与终身复诊权益。
她亦是行业技术标准的推动者。作为德国蔡司全飞秒认证教官,她为西北培训23名持证医师;其团队开发的“角膜地形图与OCT数据融合算法”获专利,使切削精度达微米级。西安医大雁塔眼科、奕鸣眼科等机构将其列为特聘专家,带动区域技术同质化。
三、明眸未来的开拓者
李娟的临床实践,折射出中国近视矫治领域的范式跃迁:从单一手术向“防控-矫正-康复”全周期管理进化。她以科研为刃,剖开技术迷雾——全飞秒的微创革新、个性化方案的精准适配、复杂病例的多学科协作,每一步都夯实着“光明重塑”的根基。
其更深远的贡献在于生态构建。青少年近视防控网络的铺开、技术标准的区域辐射、医疗资源的公平化倡导,将个体医术升格为公共产品。未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对病理性近视的干预可能,以及人工智能在手术规划中的渗透,李娟团队已在储备跨学科研究力量,试图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中寻找近视控制的“下一把密钥”。
> 西安古城墙下,李娟的手术刀仍在雕刻光明。
> 而对患者而言,那把刀划开的不仅是角膜基质层,更是视界与心灵的枷锁——
> 当模糊的世界重归清澈,他们看见的不仅是钟楼的晨光,更是现代眼科医学赋予的生命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