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具体内容 | 详细说明 |
---|---|---|
眼部保健 |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 长时间用电子产品会造成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应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并适当休息眼睛 |
注意饮食 | 食物中的维生素C、E等对眼睛有保护作用,如胡萝卜、西红柿、花椰菜、菠菜等都是有益食物 | |
注意眼部清洁 | 定期清洗眼睛,去除污物和细菌,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较好 | |
做眼保健操 | 可缓解眼睛疲劳,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增强眼部肌肉弹性,常见的有闭眼深呼吸、转动眼球、揉眼球等 | |
户外活动 | 在户外充足自然光线和紫外线照射下,有助于预防近视,增强眼球调节能力,每天增加2小时户外活动,近视发生率会明显下降 | |
初步病情判断 | 眼红,无视力下降 | 可能是眼结膜下出血,多因结膜小血管破裂,常见诱因有搬重物、咳嗽等,通常1 - 3周可自行吸收;若伴有黄色、白色分泌物明显增多,可能是结膜炎,可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点眼治疗 |
眼红,伴视力下降或眼疼痛 | 多见于青光眼急性发作、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若伴有眼磨痛,多见于角膜炎,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 |
糖尿病眼底病变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会造成玻璃体积血,还可能引发炎症,损害视网膜组织;新生血管周围纤维组织收缩会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失明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高血糖使黄斑区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引起水肿,导致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长期不治疗会导致黄斑区细胞萎缩、死亡,进而失明 | |
视网膜缺血缺氧 | 长期糖尿病使视网膜小血管堵塞,造成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受损,视觉信号无法正常传导 | |
眼科误区及真相 | 关灯玩手机与青光眼 | 在黑暗环境中看手机屏幕会使瞳孔扩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有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建议晚上玩手机开灯并调低亮度 |
白内障治疗 | 眼药水不能治好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式,手术风险低、时间短,高龄老人也能做,若合并近视、老花、散光等问题也可一并解决 | |
老花镜验配 | 老花镜不能随便在路边买,和近视眼镜一样要验光验配,否则易导致眼睛疲劳、眩晕等,损伤眼睛 | |
散光矫正 | 600度以内的散光患者可通过手术达到理想矫正效果 | |
角膜薄的近视矫正 | 角膜太薄无法进行激光手术的患者,可考虑ICL晶体植入术 | |
斜视遗传 | 斜视具有一定遗传性,先天性斜视治疗要尽早,间歇性外斜视可根据情况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治疗 | |
其他眼科知识 | 散瞳检查 | 散瞳可去除眼部睫状肌调节能力,得到眼睛真实屈光状态,避免过矫或欠矫;散瞳后会视近模糊,需有人陪同,期间尽量减少或避免近距离用眼 |
紫外线与眼睛 | 紫外线对角膜、晶体损伤较大,在光线反射强烈区域,可配戴滤光镜片的太阳眼镜保护眼睛 | |
近视、老花眼关系 | 近视眼和老花眼发病机制不同,不能完全抵消,可能近视度数稍有下降,更可能同时患病,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
解释说明: - 眼结膜下出血:结膜小血管破裂导致眼白出现鲜红色点或片状出血,诱因多为搬重物、剧烈咳嗽等,一般可自行吸收。 - 散瞳:通过药物使眼部睫状肌麻痹,去除其调节能力,以准确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新生血管生长,引发一系列严重眼部病变的阶段。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高血糖引起黄斑区血管通透性改变,液体渗出导致黄斑水肿,影响视力。
引言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视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眼睛欣赏美丽的风景、阅读书籍、与他人交流。然而,随着现活方式的改变,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良的用眼习惯等,眼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挑战。眼科医院作为守护眼睛健康的专业场所,蕴含着许多实用的小常识。了解这些小常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眼睛,预防眼部疾病,还能在遇到眼部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眼科医院的小常识。
眼部保健小常识
远离电子产品的伤害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不容小觑。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需要持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会使眼睛的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例如,许多上班族每天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下班后又习惯性地玩手机,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视力模糊、眼睛酸胀等不适症状。
为了减少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我们需要尽量控制使用时间。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比如每看屏幕30 - 40分钟,就起身活动一下,向远处眺望几分钟,让眼睛得到放松。同时,调整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也能减轻眼睛的负担。
合理饮食呵护眼睛
适当的饮食对于眼睛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中的维生素C、E等营养物质对眼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免受自由基的损伤;维生素E则有助于维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
富含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胡萝卜,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对眼睛的视网膜发育和正常视觉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和保护眼睛的作用;花椰菜和菠菜也是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够为眼睛提供充足的营养。
注重眼部清洁
眼部清洁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环节。我们的眼睛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灰尘、细菌和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清洁,这些污垢就会堆积在眼部,容易引发眼部感染和炎症。
定期清洗眼睛是保持眼部清洁的有效方法。使用温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洗眼睛是比较好的选择,它们温和无刺激,能够有效地去除眼部的污物和细菌。在清洗眼睛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眼睛。同时,不要用手直接揉眼睛,因为手上可能携带大量的细菌,揉眼睛会将细菌带入眼睛,增加感染的风险。
坚持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眼部保健方法。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增强眼部肌肉的弹性。常见的眼保健操动作包括闭眼深呼吸、上下左右转动眼球、揉眼球等。
例如,闭眼深呼吸可以让眼睛得到短暂的休息,放松眼部肌肉;转动眼球能够锻炼眼球的灵活性,促进眼部的新陈代谢;揉眼球则可以刺激眼部穴位,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建议每天定时做眼保健操,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后,及时做眼保健操可以有效地缓解眼睛疲劳。
初步病情判断小常识
眼红无视力下降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眼白的位置突然出现一块红色,呈鲜红色,平坦、境界清楚,呈点或片状,出血量多时可围绕黑眼珠一圈,但不伴有视力下降。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眼结膜下出血。眼结膜下出血多系由于结膜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常见的诱因包括搬重物、恶心呕吐、剧烈咳嗽、喷嚏、便秘等。
一般来说,眼结膜下出血通常在1 - 3周后可自行逐渐吸收,颜色由红色变为棕、黄色后消失,不留痕迹。如果眼红的同时,伴有黄色、白色分泌物明显增多,但视力无下降,则很可能是结膜炎。对于结膜炎,可以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点眼治疗。
眼红伴视力下降或眼疼痛的情况
如果出现眼红,没有分泌物增加,但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或者伴有眼胀痛、怕光等症状,多见于青光眼急性发作、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疾病。如果伴有眼磨痛,则多见于角膜炎。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因为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糖尿病眼底病变相关常识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糖尿病眼底病变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在PDR阶段,视网膜由于缺血缺氧会刺激新生血管生长。然而,这些新生血管的结构不完善,管壁薄且脆弱。一旦破裂出血,血液会进入玻璃体,造成玻璃体积血。大量的积血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使视力急剧下降。
而且,积血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视网膜组织。此外,新生血管周围会伴有纤维组织增生。随着纤维组织的收缩,会对视网膜产生牵拉作用。当牵拉力量超过视网膜的黏附力时,就会导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极其严重的情况,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无法正常工作,会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敏锐的区域。高血糖等因素会导致黄斑区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引起黄斑水肿。水肿会使黄斑区的细胞间距增大,细胞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这会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看东西出现变形、扭曲等症状。
如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长期不治疗,黄斑区的细胞会逐渐萎缩、死亡,从而导致失明。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发现和治疗黄斑水肿。
视网膜缺血缺氧
长期的糖尿病会使视网膜的小血管堵塞,造成视网膜缺血缺氧。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在这种环境下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神经细胞负责传递视觉信息,当大量神经细胞死亡后,视觉信号无法正常传导,从而导致视力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眼科常见误区及真相
关灯玩手机与青光眼
很多人有关灯后玩手机的习惯,然而,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在黑暗的环境中注视手机屏幕,会造成瞳孔扩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有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丧失。
为了保护眼睛健康,建议晚上玩手机时要开灯,并把手机亮度调到眼睛看得比较舒服的亮度。这样可以减少瞳孔扩大对眼内液体循环的影响,降低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白内障治疗误区
有一种常见的误区认为,得了白内障滴眼药水就好。实际上,眼药水是不能治好白内障的。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下降,目前手术才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式。白内障手术风险低,手术时间短,一般十分钟左右,高龄老人也能做。
而且,如果白内障合并了近视、老花、散光等问题,也可以通过手术一起解决。因此,当被诊断为白内障时,不要盲目依赖眼药水,应及时咨询医生,考虑手术治疗。
老花镜验配误区
老花镜不能随便在路边买,和近视眼镜一样,要验光验配。路边买的老花镜,两只眼的镜片度数相同,瞳距固定。然而,每个人的眼睛情况都不同,如果两只眼睛度数不一样,或者存在较大散光,戴久了眼睛容易疲劳,还可能出现眩晕等症状,对眼睛损伤很大。
所以,为了确保老花镜的佩戴舒适和视力矫正效果,建议到正规的眼科医院或眼镜店进行验光配镜。
其他眼科小常识
散光的手术矫正
很多人认为散光只能通过戴眼镜来矫正,其实不然。600度以内的散光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手术矫正散光具有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可以为散光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角膜薄的近视矫正方法
对于角膜太薄无法进行激光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ICL晶体植入术。ICL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近视矫正方法,它不需要切削角膜,而是将一种柔软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以矫正近视。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度近视、角膜薄等不适合激光手术的患者。
斜视的遗传问题
斜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或者祖父母患有斜视,那么遗传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先天性斜视治疗要尽早,一般在1 - 2周岁内实行手术,间歇性外斜视则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治疗等。早期治疗斜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视力和视功能的影响。
散瞳检查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散瞳检查是眼科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散瞳的目的是去除眼部睫状肌的调节能力,从而得到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有的患者眼睛睫状肌的调节能力比较强,如果没有进行散瞳检查,直接验光得出的结果会和散瞳以后检查得到的结果相差很多。如果按照没有散瞳的检查结果确定后治疗屈光度处方,可能会造成患者的眼睛过矫或欠矫状态,影响近视手术摘镜结果。
散瞳后会产生短暂性的视近模糊,因为瞳孔放大后明显改变了屈光的光学特性,通过周边部的屈光介质增大了球差,会产生圆形弥散斑,同样会造成视物模糊。睫状肌失去调节能力,在近距离视物时没法调节,晶状体无法在看近时进行屈光度的改变,导致看近模糊的状态。因此,散瞳后需要有人陪同,避免碰伤。同时,散瞳期间由于调节麻痹,要尽量减少或避免近距离用眼,例如看书、看平板电脑和看手机等。
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及防护
紫外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眼睛的损伤。紫外线对人眼的损伤主要决定于紫外线的波长、辐射时间和辐射强度以及人眼自身防卫机制的强弱。角膜、晶体是常受到紫外线损害的眼部组织,日光性角膜炎和角膜内皮损伤、日光性白内障是与紫外线相关的眼部疾病。而紫外线对正常人结膜、眼睑的损害则较小。
在高纬度地区、海滨、沙漠、雪地、高原、泊油马路等光线反射强烈的区域,紫外线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体健康,特别是眼睛的健康。为了保护眼睛的健康,可以配戴由滤光镜片做成的太阳眼镜,尽量消除紫外线的侵害。
近视与老花眼的关系
近视眼和老花眼的发病机制不同,并不能完全抵消。很多人认为,近视的人到老了就不会得老花眼,或者老花眼的症状会减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近视眼和老花眼可能仅仅只是近视度数稍有下降,更大的可能是同时患有近视眼和老花眼,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因此,近视患者到了一定年龄,也需要关注老花眼的问题,及时进行视力检查和矫正。
结论
眼睛的健康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通过了解眼科医院的这些小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注意饮食均衡,保持眼部清洁,坚持做眼保健操,多参加户外活动。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眼科误区,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盲目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
如果发现眼睛出现异常情况,如眼红、视力下降、眼疼痛等,要及时去正规的眼科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呵护我们的眼睛,让“心灵之窗”永远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