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觉健康日益成为全民关切的今天,上海人民眼科医院以其百年积淀与创新技术,成为近视防控领域的领航者。作为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该院将角膜塑形镜(OK镜)这一非手术性近视干预技术,打造为兼具安全性、性与人性化的诊疗服务。通过个性化验配、全流程质控及多学科协作,医院不仅帮助青少年摆脱框架眼镜束缚,更以60以上的近视延缓效率,为遏制中国青少年近视高发态势提供了“上海方案”。
眼科医疗实力的依托
上海人民眼科医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49年赵东生教授创立的我国眼底病专科。深厚的学术根基与持续的技术革新,使其在屈光不正领域具备地位。视光/屈光科由博士生导师柯教授领衔,团队均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背景,将前沿技术与本土化临床实践深度融合。
医院配备全球的角膜地形图仪、血管成像OCT、微视野计等设备,实现了从角膜形态到泪液动力学的多维评估。依托临床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团队在OK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控等领域产出多项成果,相关技术获上海市医学科学奖,奠定了临床服务的科研基石。
专业验配流程的科学保障
严苛的适应症筛查体系
OK镜作为Ⅲ类医疗器械,其验配需遵循医学规范。医院设立四级筛查机制:
数据显示,约15的初诊者因干眼、角膜形态异常等问题被暂缓验配,体现严谨性。
个性化与动态追踪
基于患者角膜特性与近视程度,团队采用“试戴-荧光评估-参数迭代”流程:
近视控制效果与安全性平衡
显著的临床疗效
研究证实,OK镜通过重塑角膜上皮细胞分布,在中央区形成清晰成像,中周部产生“离焦环”,这一光学设计可延缓眼轴增长40-60。该院随访数据显示:持续佩戴2年的青少年中,75患者年近视进展≤50度(对照组>150度)。患者日间裸眼视力普遍达0.8以上,满足学习、运动等场景需求。
风险防控体系
针对OK镜潜在并发症,医院构建三级防控网络:
1. 预防层:护理操作VR模拟培训、抗菌护理液处方;
2. 监测层:每次复查必查角膜荧光染色(检出早期点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上皮微结构);
3. 干预层:轻症点染停戴+人工泪液,中重度损伤启用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
据统计,该院OK镜相关角膜点染发生率为28.7(低于全国的32.5),且98为I-II级损伤。
未来发展与技术创新引领
面对近视防控的全民需求,柯教授团队正推进三大方向:
在2025视觉健康会议(VISION CHINA)上,该院将发布OK镜长期安全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贡献“中国标准”。
以医学之光守护明眸未来
上海人民眼科医院的OK镜服务,是百年眼科传承与现代视光科技的结晶。它超越单纯的视力矫正,以个性化医疗为内核、循证医学为准则,既解决青少年日间裸眼视力的迫切需求,更着眼阻止高度近视致盲的长期风险。随着近视防控战略的深化,该院将继续探索OK镜与基因筛查、人工智能的融合,让更多孩子在清晰视界中自由成长——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医学人文价值的体现。
> 数据说明:
>
>
> - 三联方案研究:纳入“十五五”重点研发计划(2025-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