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东县,一位十岁男孩因高度近视几乎辍学,惠东县人民医院眼科为其角膜塑形镜方案。半年后,他的近视增长被有效抑制,裸眼视力提升至0.8,重拾课本笑容灿烂。这样的案例在这家医院并不罕见。作为县域眼健康守门人,惠东县人民医院眼科凭借专业的医疗团队、阶梯化诊疗方案和扎实的科普行动,正成为当地居民对抗近视的阵地。
医院概况与专业团队
惠东县人民医院是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医保定点单位,眼科作为其重点科室,设置独立门诊及病床资源,构建了完善的眼健康服务体系。该科室以“精准干预、全龄防控”为理念,覆盖从儿童近视防控到成人屈光手术的全周期诊疗。
团队由11名专业医师组成梯队,覆盖不同专长领域。雷帅臣主任医师领衔常见眼病诊疗;蔡光辉副主任医师擅长屈光不正综合矫正;孙泳誉住院医师专注青少年近视防控,在新生儿眼病筛查、高度近视矫正方面经验丰富。多层级人才配置使科室能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近视问题提供个性化方案。
近视诊疗技术与服务特色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医院采取“矫正+干预”双轨模式。一方面提供基础框架眼镜验配,另一方面引入角膜塑形镜(OK镜)技术,通过夜间佩戴减缓眼轴增长。孙泳誉医师团队结合眼轴长度监测与屈光度跟踪,动态调整防控方案,年干预青少年患者超千例。
针对成人近视,医院开展激光手术矫正服务。虽未公开具体术式价格,但参照惠州地区同级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如市中心医院半飞秒手术万元起、全飞秒2万元以上),惠东县医院以性价比优势服务县域患者。对于超高度近视(1800度以上)或角膜偏薄者,可转诊至合作机构实施ICL晶体植入术,构建区域性转诊网络。
近视防控理念与健康教育
医院积极践行“关口前移、预防先行”策略。团队深入校园开展视力筛查,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重点监测“近视高危儿童”——特别是父母高度近视或6岁时远视储备≤+0.75D的群体。
在科普宣教中,医生借鉴近视防控经验,强调户外活动的核心作用。“我们要求家长保证孩子每日户外光照至少2小时,每20分钟近距用眼后远眺20秒,这些措施可延缓近视发生率达30。”一名医师在社区讲座中如是说。医院通过公众号发布《青少年用眼指南》,图文并茂解析读写姿势、光照强度等细节,年推送阅读量逾5万次。
科研参与与学术交流
惠东县人民医院眼科积极参与区域学术生态建设。2025年3月,团队参加“惠州明康眼科医院首届近视诊疗学术论坛”,与褚仁远教授(中国隐形眼镜与屈光手术开拓者)、卓业鸿教授(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委员会主委)等专家探讨近视发病机制与干预新靶点。
科室内部定期举办文献研读会,关注前沿动态。例如,澳大利亚学者Kate Gifford提出的近视管理“三支柱”模型(即光学干预、行为调整、药物控制)已被纳入临床路径参考。团队还计划与惠州中心医院合作开展“客家儿童近视环境风险因素”调研,探索本地化防控策略。
费用体系与惠民政策
在收费方面,医院严格执行公立医疗价格标准:
医保报销覆盖部分项目:青少年视力矫正可享城乡居民医保补贴;斜视矫正、病理性近视手术等按政策报销50-70。针对低保家庭,医院联动县残联开展“光明援助”计划,提供免费基础眼镜配置。
总结与展望
惠东县人民医院眼科通过专业化团队、阶梯化诊疗、普惠务,构建起县域近视防治的核心防线。尤其在儿童近视防控领域,其结合指南与本地实践的模式,有效延缓了青少年近视进展。面对农村地区筛查覆盖率不足、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等挑战,仍需进一步发力。
未来可重点优化三方面:一是推广便携式验光设备,提升乡村学校筛查效率;二是建立近视风险模型,整合遗传、行为、环境多维度数据;三是深化中医药干预研究,探索耳穴压豆、针刺联合光学矫正的创新路径。只有将“防、控、治”闭环织得更密,才能让每个惠东孩子都能拥有清晰的视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