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维度 | 科室活动 | 医护人员工作内容 | 患者情况 | 特殊事件 |
---|---|---|---|---|
早上 | 门诊开放,验光室、检查室准备工作完成;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 | 医生进行交接班,了解前一天患者情况;护士准备检查设备、药品;验光师校准验光仪器 | 患者陆续前来挂号就诊,多为家长带儿童,有新患者也有复诊患者;部分患者进行视力初检 | 可能有紧急安排的手术;遇到疑难病例可能组织专家会诊 |
上午 | 门诊繁忙,各检查室有序开展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测量等项目;手术室进行手术 | 医生诊断病情、开具检查单和药方;护士协助检查、发放药品、进行术前术后护理;验光师为患者验光配镜 | 患者排队等待检查和就诊;部分患者进行散瞳等检查准备;手术患者家属在手术室门外等待 | 有学校组织的批量学生视力筛查;可能有公益活动宣传护眼知识 |
中午 | 部分门诊休息,手术室若有未完成手术继续进行;药房、检查室安排值班人员 | 部分医护人员轮流就餐休息;值班医生处理紧急情况;护士照顾术后患者 | 部分患者在医院休息区等待下午检查或就诊;手术患者在病房休息 | - |
下午 | 门诊继续接诊;验光室为配镜患者调整眼镜;手术室术后观察和清理 | 医生继续诊断治疗;护士进行术后护理、测量患者生命体征;验光师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眼镜 | 患者继续检查和治疗;配镜患者取镜;部分患者完成治疗后离开医院 | 医院内部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可能有科研项目数据收集 |
晚上 | 门诊关闭,急诊值班;病房安排护理人员 | 急诊医生处理突发眼部问题;护士定时巡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 | 急诊有少量患者前来就诊;住院患者在病房休息 | - |
术语解释: - 散瞳:是在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使之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如果不散大瞳孔,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不能把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成分除去,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眼压测量: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简称为眼压。它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眼压测量是眼科的一项基础检查,对于青光眼等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 眼底检查:是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许多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病、肾脏病、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结节病、某些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会发生眼底病变,甚至会成为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
部门 | 工作职能 | 人员配置 | 工作流程 | 工作设备 |
---|---|---|---|---|
门诊 | 接待患者就诊,初步诊断病情,开具检查单和药方 | 眼科医生、护士 | 患者挂号 - 分诊 - 医生问诊 - 开具检查单 - 检查 - 诊断 - 治疗方案制定 - 开具药方 | 电脑、病历本、听诊器、视力表等 |
验光室 | 为患者进行验光,确定眼镜度数,配镜和调整眼镜 | 验光师 | 患者登记 - 视力初检 - 散瞳(必要时) - 验光 - 试戴眼镜 - 确定度数 - 配镜 - 调整眼镜 | 验光仪、镜片箱、焦度计、磨边机等 |
检查室 | 进行各项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 | 检查医生、护士 | 患者预约或安排 - 检查准备 - 进行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 - 提交报告给医生 | 视力表、眼压计、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等 |
手术室 | 进行眼部手术 | 主刀医生、助手医生、麻醉师、护士 | 患者术前评估 - 术前准备(包括麻醉等) - 手术进行 - 术后观察 - 患者送回病房 | 手术显微镜、超声乳化仪、玻璃体切割仪等手术设备 |
病房 | 为住院患者提供护理和治疗环境 | 护士、值班医生 | 患者入院登记 - 安排病房 - 护理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等) - 给药 - 康复指导 - 出院办理 | 病床、监护仪、输液架等 |
药房 | 发放药品,管理药品库存 | 药剂师 | 接收医生药方 - 审核药方 - 调配药品 - 发放药品 - 记录药品使用情况 - 补充药品库存 | 药架、药品冷藏柜、电脑等 |
术语解释: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它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对生物组织进行断层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眼部视网膜、脉络膜等结构,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种眼部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 超声乳化仪:主要用于白内障手术,它通过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后吸出,再植入人工晶状体,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 - 玻璃体切割仪: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患者类型 | 常见症状 | 可能疾病 | 治疗方法 | 康复周期 |
---|---|---|---|---|
近视患者 | 看远处物体模糊,眯眼、揉眼 | 近视 | 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成年后可考虑近视手术 | 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需长期佩戴;近视手术恢复较快,一般数天到一周左右可恢复正常视力 |
斜视患者 | 眼球位置不正,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 | 斜视 | 配镜矫正、视觉训练、手术治疗 | 配镜和视觉训练周期较长,可能数月到数年;手术治疗恢复时间一般为几周 |
弱视患者 | 视力低下,不能通过配镜矫正到正常 | 弱视 | 遮盖治疗、弱视训练仪训练、配镜等 | 康复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数年,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
结膜炎患者 | 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 | 结膜炎 | 使用眼药水、抗病毒眼药水等进行治疗 | 一般1 - 2周可康复 |
麦粒肿患者 | 眼睑局部红肿、疼痛,有硬结 | 麦粒肿 | 早期热敷,使用眼药水或眼膏;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切开排脓 | 热敷和用药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可好转;手术治疗恢复时间较短,数天即可 |
先天性眼病患者 | 根据不同疾病有不同表现,如先天性白内障可出现视力差、瞳孔区发白等 | 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 |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 康复周期因疾病和治疗方式而异,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和随访 |
术语解释: -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通常在晚上睡觉时佩戴,通过镜片对角膜产生的机械性压力、泪液的液压作用,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从而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提高白天的裸眼视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 - 遮盖治疗:是治疗弱视的经典方法,通过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强迫弱视眼使用,从而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物资类型 | 用途 | 储备情况 | 管理方式 | 补充周期 |
---|---|---|---|---|
药品 | 治疗眼部疾病,如眼药水用于治疗感染,散瞳药用于验光等 | 根据常见疾病和患者流量储备一定数量,如常见眼药水储备量可满足一个月左右的使用 | 分类存放,按照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定期盘点,记录药品出入库情况 | 根据使用情况和库存预警补充,一般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大的补充 |
医疗器械 | 用于检查和治疗,如验光仪、手术显微镜等 | 每种设备至少有一台备用,确保设备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正常工作 | 定期维护保养,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使用和维修情况 | 根据设备使用寿命和性能情况,一般3 - 5年进行更新换代;小部件损坏及时更换 |
医用耗材 | 一次性使用,如注射器、纱布等 | 根据每日使用量储备一定数量,如注射器储备量可满足一周左右的使用 | 按规格和种类分类存放,严格控制出入库数量;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 根据使用速度补充,一般每周或每两周补充一次 |
办公用品 | 医护人员办公使用,如纸张、笔等 | 储备适量,可满足一个月左右的使用 | 集中管理,按需发放;记录领取情况 | 每月或每季度补充一次 |
术语解释: - 库存预警:是指当物资库存数量低于某个设定的阈值时,系统或管理人员会收到提示,以便及时进行补充,避免因物资短缺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 - 先进先出原则:在物资管理中,先入库的物资先发出使用,这样可以保证物资的有效期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因物资过期造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