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眼科作为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近十年已发展为省内、国内的眼病诊疗中心。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态势(2021年门诊量达13万人次),该科深度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视光学技术,构建起“预防-干预-治疗”一体化防控体系,成为中西医协同攻克近视难题的典范[。
一、中西医协同的诊疗体系
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创新性地整合了中医整体辨证与西医精准评估的双轨模式。在学科带头人庞龙教授引领下,科室建立了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眼视光、眼表与眼整形5大亚专科,年均完成三四级眼科手术4000余台,并同步开展非手术中医药特色疗法。
针对近视的病理机制,科室提出“脏腑失调为根,目络失养为标”的理论框架。一方面运用西医屈光检测、角膜地形图等技术精准量化近视进展;另一方面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如心阳不足、脾虚气弱、肝肾亏虚),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这种“宏观-微观”双维度评估模式,显著提升了假性近视逆转率及中低度近视控制效果[。
二、特色技术与治疗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是该科的核心优势。基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指南》,团队开发出多模态干预方案:
近视防控技术持续迭代。除传统疗法外,科室引入前沿光学干预手段:
三、科研创新与学术引领
在基础研究领域,庞龙教授团队首创“三通三补”理论体系——通络、通窍、通瘀,补气、补血、补精。该理论针对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难治性眼病,通过调节VEGF、FGF等生长因子表达(现代药理学验证),改善视神经微循环。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立项。
科室主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覆盖近视防控全链条:
四、全周期健康管理
立足“治未病”核心理念[,该科构建三级预防网络:
结论与展望
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通过打造“中西医结合-科研转化-全程管理”三维体系,为近视防控提供了创新范式。其核心价值在于:一是以“三通三补”[等理论创新深化中医内涵;二是以离焦镜片[、耳穴压丸[等技术融合提升干预效能;三是以“治未病”[前移防控关口。
未来需突破三个方向:
1. 深化机制研究:利用类器官模型揭示益眼明口服液等制剂调控巩膜纤维化的分子通路;
2. 拓展技术整合:探索ADS平台抗体-药物偶联物[与中药复方的协同作用;
3. 优化卫生经济学:建立中医适宜技术防控近视的卫生经济学模型,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唯有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方能推动近视防控从“治已病”向“保光明”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