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医生讯息 > 眼科医院视功能检查大揭秘,你知道多少?

眼科医院视功能检查大揭秘,你知道多少?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蓝诗 上传提供

发布: 268 评论

检查类别 具体检查项目 检查目的 检查方法 正常值 异常情况及处理
常见视功能检查 视力检查 评估眼睛辨别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反映黄斑中心凹视功能 让患者看视力表,分别检查左眼和右眼,先右眼后左眼,先健眼后患眼,先裸眼视力后矫正视力,自上而下逐行辨认。远视力检查距离为5米,受检眼与视力表1.0行同高 远视力和近视力正常≥1.0;盲:较好眼矫正视力<0.05;低视力:0.05≤矫正视力<0.3 视力不好时,医生可能进一步检查
眼压检查 评估眼睛内部压力,筛查青光眼等疾病 用“眼压计”测量眼内压力 - 高眼压可能是青光眼迹象,需进一步诊断治疗
眼底检查 评估眼睛内部结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血管,诊断眼部疾病 使用“眼底镜”观察眼睛内部结构 - 可帮助诊断青光眼、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等疾病,根据病情治疗
色觉检查 评估区分颜色的能力,筛查色弱、色盲等疾病 让患者看一些图形和颜色,并要求识别它们 - 可确定是否患有色弱、色盲等疾病,目前部分色觉异常较难治愈
眼动检查 评估眼睛是否能够正确地移动和跟随运动 让患者注视不同的对象,观察眼睛的移动方式 - 若存在眼动问题,需进一步检查原因并治疗
调节功能检查 BCC检查 测量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 综合验光仪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º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º),无需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调节滞后量;报告垂直线清晰,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调节超前量;若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调节反应量为零 +0.25~+0.75D -
NRA检查 测量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 +2.25~+2.50D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PRA检查 测量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连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 -2.50D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加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一定要戴镜
调节灵敏度检查 评估调节能力、速度、长久力,在无法进行NRA、PRA检查或低龄少儿不合作时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封闭,凝视40cm处的0.6近视标检查卡。检查者将2.00D翻转拍镜片的正镜片置于被检者右眼前,嘱被检者注视近视标检查卡字母,当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检查者立刻将负镜片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再立刻反转镜片,记录一分钟被检者看清视标的循环次数(看清+2.00D和 -2.00D为一个周期)。左眼调节灵敏度检查与右眼相同,之后进行双眼调节灵敏度检查,双眼检查时两眼都打开 单眼12cpm,双眼8 - 10cpm 若调节灵敏度异常,需进一步评估原因并进行相应训练
立体视及隐斜视检查 Worth4 - dot检查 评估融像能力和双眼视觉信息接收情况 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调整使得右侧为红色滤光内置辅镜,左侧为绿色滤光内置辅镜,投放Worth四点灯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能看到四个光点,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能看到两个红点,看不到十字绿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红,表明左眼信息被抑制;能看到三个绿点,看不到上方的菱形红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绿,表明病人仅接收来自左眼的视觉信息而右眼的视觉信息被抑制;能同时看到五个点,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机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的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像能力 - 根据不同情况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立体视检查 评估立体视和融像能力 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投放立体式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中融合点,此时患者看到上下方视标为距离相等的双竖线。调整内置辅镜使得双侧均为偏振光片,嘱患者再次注视视标。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单竖线,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有立体视;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下方视标为单竖线,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单竖线,下方视标为双竖线,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双竖线,表明有复视,患者无融像能力,无立体视,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要询问患者上下方视标的相对位置,若上方两竖线距离较下方两竖线距离远,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 根据不同情况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远距离平稳斜检查 测量远距离水平斜视度 被检测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远用瞳距。让患者轻闭双眼,将旋转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视标为单眼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远视标。让患者睁开双眼,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一个在左上。让患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用余光注视左上方的视标。逐渐减小左眼的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菱镜的底向的度数。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菱镜直至患者又见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然后以反方向转动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记录此时的菱镜底向的度数。两次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水平斜视度。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以打破融合,检查结果更准确 - 根据斜视度进行相应治疗
近距离平稳斜检查 测量近距离水平斜视度 被检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近用瞳距。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外隐斜量。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时,只需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点光源从5米移至40厘米处即可,其他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同上 - 根据斜视度进行相应治疗
三级视功能检查 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检查 确定患者是否有高级视功能存在 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后进行相关检查。融合视检查时双眼看到的画片大部分一致但有些细节有差异,正常情况下双眼会将所看到的景物融合成整体;立体视检查是通过双眼分别看到有相差的同一景物,观察患者能否形成立体的空间感觉 - 若高级视功能异常,需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术语解释: - 视力:即视锐度,指眼辨别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主要反映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阅读视力)。 - 眼压:眼睛内部的压力。 - 眼底:眼睛内部的结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血管等。 - 色觉:人眼辨别颜色的能力。 - 眼动:眼睛的移动和跟随运动能力。 - 调节反应:眼睛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而进行调节的反应情况。 - 调节滞后:眼睛调节时落后于实际需求的情况。 - 调节超前:眼睛调节时超过实际需求的情况。 - 负相对调节(NRA):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 - 正相对调节(PRA):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 - 调节灵敏度:眼睛调节的能力、速度和长久力。 - 融像能力:双眼将所看到的不同图像融合成一个完整图像的能力。 - 立体视:双眼通过看到有相差的同一景物形成立体空间感觉的能力。 - 隐斜视:眼位有潜在的偏斜倾向,但能在融合机能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看一目标。 - 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的现象。 - 内隐斜:眼位有向内偏斜的潜在倾向。 - 外隐斜:眼位有向外偏斜的潜在倾向。

眼科医院视功能检查大揭秘,你知道多少?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