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机构咨询 > 西安市中心医院近视手术中心个性化安全视力矫正方案

西安市中心医院近视手术中心个性化安全视力矫正方案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离别心扉。 上传提供

发布: 50 评论



在西安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里,近视问题正伴随现活方式悄然蔓延。统计显示,我国近视人口已超7亿,近半数国人受其困扰。面对这一挑战,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医院)作为陕西省及西安市重点学科,凭借近30年的技术积淀与创新突破,已成为西北地区近视矫正领域的核心力量。从1995年成立省内激光近视中心,到如今引领屈光手术技术革新,该院不仅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摘镜”方案,更以严谨的个性化诊疗重塑清晰视界。

西安市中心医院近视手术中心个性化安全视力矫正方案

技术积淀与设备优势

西安市中心医院激光近视治疗中心自1995年创立以来,始终处于西北地区技术前沿。团队汇聚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及专业技师、护理人员16人,形成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复合型队伍。设备配置上,该中心引进全球的蔡司全飞秒激光系统、阿玛仕1050RS准分子激光平台等,实现从基础激光矫治到复杂屈光问题的全覆盖。

技术迭代历程见证其创新能力。从早期标准化激光手术,到如今掌握Smile全飞秒、FS-LASIK微飞秒、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角膜胶原交联术(CXL)等七大核心技术。尤其针对圆锥角膜等疑难病症,创新性开展“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交联”技术,突破传统治疗瓶颈。近三年手术量年均增长约15,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达98,技术成熟度获行业认可。

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

该院强调“量眼”理念,建立四维评估体系:角膜形态(地形图、厚度)、屈光参数(近视/散光度数)、眼底健康状况及患者用眼需求。例如,对角膜薄的患者优选全飞秒技术(切口仅2-4mm),保留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而对超高度近视或散光患者,则设计ICL晶体植入方案,避免角膜切削风险。

典型案例印证其化优势。2023年,该院联合西安市第四医院为一名10岁超高度近视儿童(近视>1000度,散光500度)实施西北首例儿童ICL植入术。通过斜位45°及135°散光晶体,结合全麻下动态拱高监测,术后裸眼视力提升至0.8,解决传统框架眼镜矫正无效的难题。此类复杂手术的成功,依托于术前3D磁共振建模、术中实时导航等精准技术支撑。

复杂病例处理能力

针对特殊病史患者,中心展现卓越应对能力。例如曾接受RK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患者,30年后面临白内障手术时,因角膜瘢痕及曲率变异,常规人工晶体计算误差率高达30。该院通过角膜像差分析联合前节OCT,重建光学参数模型,成功为多位RK术后患者植入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实现远中近全程视力。

在高度近视并发症领域,团队与中山眼科中心合作开展西北首例“黄斑外加压术”。通过眼外植入生物材料兜带,缓解后巩膜葡萄肿对黄斑的牵引,避免传统玻璃体切除术的视网膜损伤风险。7例患者术后1周视力显著改善,其中26岁女性患者矫正视力恢复至0.8。此项技术为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患者提供微创治疗新选择。

跨学科协作模式

复杂近视病例的治疗依赖多学科联动。该院建立“眼科—影像科—科”协作机制,例如儿童ICL手术需团队全程监护,保障术中生命体征稳定;而黄斑外加压术则需影像科完成眼球3D磁共振建模,定位手术靶区。

科研转化能力亦是亮点。团队参与《中、欧近视手术白皮书2.0》数据研究,推动手术标准化。在临床创新方面,率先将SLAK技术(角膜基质透镜转位)应用于高度散光矫正,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眼视光学杂志》。近三年承担省级课题4项,获专利2项,实现“临床问题—科研攻关—技术落地”闭环。

未来发展与行业引领

随着早期屈光手术人群老龄化,该中心前瞻性布局“屈光—白内障—老视”一体化诊疗。王从毅教授指出:“RK手术患者已步入中老年,其角膜特性对人工晶体计算提出新挑战,需开发自适应光学算法。” 目前团队正探索人工智能辅助晶体计算公式,提升特殊角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中心延伸服务链条。引进周边离焦镜片、角膜塑形镜及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建立“预防—控制—手术”三级体系。未来计划联合学校开展屈光档案数字化平台,实现近视风险早筛,从根源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

西安市中心医院近视手术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技术创新与个体化需求深度融合。从儿童超高度近视的ICL治疗到RK术后白内障的精准干预,从黄斑外加压术到圆锥角膜交联技术,其解决方案覆盖全生命周期、全病程阶段的视觉健康需求。在“精准医疗”时代,该院以学科协作与科研转化双轮驱动,持续定义西北屈光手术新标准。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基因治疗等技术的融入,西安市中心医院有望在近视防治领域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战略跃升。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