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2020年度儿童健康报告显示,当地6周岁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已达10.7,较2018年幼儿园阶段5.68的异常率显著上升。面对日益严峻的儿童近视防控形势,科学选择专业医疗机构成为万千家庭的迫切需求。
公立医院综合实力
苏北人民医院作为扬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眼科配置先进诊疗系统,其特色在于儿童近视的综合干预。赵顺平医师团队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经验丰富,擅长角膜塑形镜(OK镜)、RGP(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等非手术矫治手段,并开展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等复杂病例。该院建立了系统的近视防控路径管理,从筛查建档到个性化干预形成闭环。
扬州市人民医院依托扬州大学医学院教研资源,汇聚杭春玖、高清江、李苏镇等一批高级职称专家。该院不仅提供常规验光配镜服务,更注重儿童近视的病因学干预,针对不同类型屈光问题制定差异化方案,尤其擅长近视合并斜视、弱视的联合治疗。三甲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保障了复杂眼部疾病的协同处理,如近视伴发青光眼、白内障等情况的诊疗。
专科机构技术特色
扬州爱尔眼科医院依托连锁集团优势,构建了完整的近视防控产品体系。除常规框架眼镜外,其角膜塑形镜验配(6800-13800元)覆盖多个品牌,配合离焦功能眼镜(1680-4990元)形成光学干预组合。配置的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系统、蔡司VISUMAX全飞秒设备虽主要用于成人手术,但相关检查技术为儿童近视进展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持。该机构定期更新的近视防控产品线及时对接新技术。
扬州市中医院眼科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特色路径——针对儿童干眼症研发“珍视固本液”,结合中药熏蒸与睑板腺按摩;运用揿针疗法缓解视疲劳及术前焦虑;对麦粒肿等眼睑疾病采用中药外敷。该科同步开展现代视功能训练,将中医辨证施治与屈光发育监测结合,形成“药-针-训”三位一体方案,尤其适合体质敏感或伴有眼表不适的近视儿童。
京扬合作创新模式
2025年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迎来重大升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蒋晶晶博士常驻扬州出任副院长。蒋博士作为儿童医学中心专家,专业覆盖近视防控、斜弱视矫治、先天性眼病等领域,其团队引入前沿的双眼视功能评估体系,推动建立“筛查-诊断-干预-随访”标准化流程。此举标志着扬州儿童眼健康服务与首都优质资源实现同质化。
依托扬州历史单体投入大的医疗项目(广陵区京杭北路院区),该院配置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基因检测平台等高精设备。北京专家团队将重点攻关儿童近视早防早控,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电子化系统,并通过家长课堂普及“20-20-20”护眼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使防控关口前移。
科学防治核心认知
警惕伪科学陷阱至关重要
当前市场充斥声称能“治愈近视”的护眼仪、中药敷贴等产品。卫健委与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警示:近视不可逆,任何宣称“康复”“降低度数”的广告均缺乏科学依据。部分理疗手段虽可暂时缓解视疲劳,但无法消除眼轴结构性变化。2021年扬州8岁男孩小明经历高价理疗后近视仍进展至225度的案例警示家长:科学验配眼镜或角膜塑形镜才是视力矫正的有效手段。
三级预防体系缺一不可
一级预防重在用眼行为干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朱晓宇副主任医师强调,每日3小时户外活动是防控基石。二级预防依赖专业机构:建立3岁起屈光档案,每6个月监测眼轴增速。三级防控需个性化医疗:对年进展>100度的高危儿童,采用特殊光学设计镜片或0.01阿托品等医疗干预[。妇幼保健院新院正筹建视光中心,拟通过医学验光、角膜塑形镜验配等功能建设完善该体系。
选择策略与未来展望
扬州儿童近视防治呈现多元化格局——苏北人民医院、市一院以综合实力保障复杂病例诊疗;爱尔眼科在器械技术与产品迭代上具优势;市中医院的中西医结合路径特色鲜明;妇女儿童医院依托京扬合作实现技术跃升。家长需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如近视进展速度、是否伴斜弱视、角膜条件等)匹配机构专长。
科学认知是防控基石:家长应知晓近视防控是终身管理过程,即便成年后手术矫正也未能改变眼底病变风险。扬州正构建全域防治网络,2024年妇幼新院视光中心将整合学校筛查数据(要求合作方具备10人筛查队及300㎡科普馆建设能力)[,未来需强化社区初筛、医院诊断、家校联动的闭环管理,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