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北部广袤的土地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眼科作为奎屯区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眼科专科,已成为辐射北疆的近视矫正核心力量。自1949年建院至今,该科室依托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逐步构建了覆盖全激光手术、高度近视矫正及圆锥角膜移植术的完整技术体系。在奎屯这座连接乌鲁木齐与边境口岸的交通枢纽城市,医院不仅服务于本地30万居民,更肩负着塔城、阿勒泰等周边地区数百万人口的疑难眼病诊疗使命。面对新疆高紫外线环境下突出的近视高发问题,科室将屈光矫正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持续引入前沿技术并培育本土人才,成为边疆视觉健康的重要防线。
技术实力与专科特色
奎屯医院眼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完备的近视矫正技术矩阵和多民族医疗团队建设。科室已成熟开展包括全飞秒SMILE手术、EVO ICL晶体植入、Smart全激光矫正等七大类近视矫正术式,可满足从300度到2000度不同近视群体的需求[。特别是针对新疆地区高发的圆锥角膜疾病,科室开发的圆锥角膜移植联合角膜交联技术,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角膜扩张风险,该项技术填补了自治区医疗空白[。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强大的硬件与人才支撑。科室配备了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激光系统、鹰视FS-200飞秒激光等一线设备,确保手术精准度达微米级[。团队由汉、哈、维、回等12个民族共42名专业医师组成,其中高级职称占比19,贺玉红副主任医师领衔的屈光手术团队在高度近视矫正领域经验尤为突出。这种多民族协作模式,既破解了边疆地区专业人才短缺难题,也消除了少数民族患者的语言沟通障碍。
公益行动与跨区域合作
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典范,奎屯医院眼科积极探索“医疗援疆+基层帮扶”双轨模式。2025年爱眼日期间,医院联合乌鲁木齐普瑞眼科发起“‘睛’彩明眸”计划,为奎屯市21所学校的433名近视学生免费验配眼镜,并为筛查出的斜视患儿提供暑期公益手术。此项中央社会工作部认证的“全国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已惠及阿勒泰、喀什等地区8000余名儿童,构建起青少年眼病防治网络。
面对复杂病例的诊疗瓶颈,科室深化与江苏徐州人民医院的对口协作。徐州眼科专家李甦雁团队定期赴疆开展技术指导——2024年一位奎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跨域求医,通过两地合作的3D数字化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成功复明[;更早的援疆行动中,李甦雁曾连夜为维吾尔族眼外伤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此类“徐奎联动”不仅提升了本地团队处理疑难病症的能力,更建立了跨省转诊绿色通道。
个性化诊疗体系
针对儿童近视防控的特殊挑战,科室建立了全周期干预体系。7岁以下儿童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方案,控制近视进展有效率超85。团队特别重视环境因素干预,针对牧区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特点,开发了“读写30分钟+远眺5分钟”用眼规范,并推广防紫外线护目镜。2025年筛查数据显示,奎屯学区儿童近视率较三年前下降12,印证了防控策略的有效性。
在成人近视矫正领域,科室实施精准分型治疗:角膜条件良好者全飞秒手术,实现无瓣微创矫正;角膜薄或超高度近视患者则采用ICL-V5晶体植入,精度达0.01mm级[。值得注意的是,科室创新引入角膜生物力学筛查(CorvisST系统),有效识别出17例潜在圆锥角膜患者,规避了手术风险。这种基于精密评估的个性化方案,使患者术后1.2视力达成率提升至91。
发展挑战与优化路径
尽管成就显著,奎屯医院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首先是复杂病例诊疗能力不足,如2024年一例49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仍需转诊徐州[;其次是高端技术更新滞后,相比深圳等地的全飞秒4.0系统,奎屯目前仍以3.0版本为主[。深层原因在于边疆地区专项医疗经费有限,且难以吸引人才长期驻留——数据显示,科室高级职称医师占比低于沿海三甲医院约9个百分点。
未来突破需聚焦三个方向:一是深化与乌鲁木齐爱尔眼科的技术联盟,引入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切削技术[;二是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如与深圳刘泉教授团队合作开展5G手术实时指导[;三是探索跨病种联合治疗,借鉴香港“白内障-屈光联合手术”经验[,为老视合并近视患者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需争取自治区专项支持,设立“边疆眼健康创新基金”,破解设备更新与人才引进的资金瓶颈。
奎屯医院眼科的实践印证了边疆地区专科建设的独特路径:通过技术引进与公益实践并重,既提升全飞秒、ICL等核心手术水平。未来若能依托“一带一路”医疗合作框架,引入中亚地区流行病学资源,将有望建成跨境眼病研究中心——这不仅是奎屯从区域性眼科中心向学术高地跃迁的关键,更为我国边疆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鲜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