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这片教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大公共卫生课题。面对这一挑战,江苏省中医院依托深厚的中医底蕴与现代眼科技术,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近视预防与干预体系。这里不仅关注视力表上的数字变化,更强调从整体体质、生活习惯乃至社会环境等多维度入手,提供涵盖筛查预警、视力调理、行为干预与长期跟踪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万千家庭点亮了科学护眼的明灯。
体质调理为核心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视力的盛衰与脏腑气血状态密切相关。省中医院近视防控门诊尤为重视“体质辨识”,通过专业中医师辨证分型,精准识别儿童的体质特点——是偏于气虚、脾虚运化不足,还是肝郁化火、肾精亏虚影响目力?针对不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中药内调方案。例如,脾虚型儿童常以益气聪明汤加减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化;肝旺型则常用加味逍遥散疏肝清热,平衡体内环境。
现代研究也印证了体质调理的价值。一项发表在《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由省中医院团队主导的研究追踪了体质干预对轻度近视儿童屈光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行为干预组,联合中药体质调理的患儿在一年观察期内近视进展速度显著趋缓,眼轴增长幅度平均减少约0.15毫米,证明了中医内治法在延缓近视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儿童防控有专案
面向儿童青少年这一近视高发群体,省中医院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防控方案。外治法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耳穴压豆”简便有效。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选取眼、肝、肾、神门等特定耳穴,通过磁珠或王不留行籽进行持续性按压刺激,起到疏通眼部经络气血、缓解睫状肌紧张的作用。这种方法无创、安全,尤其适合低龄儿童配合,门诊随访数据显示其总体接受度高达87,许多家长反馈孩子阅读后的眼疲劳感明显减轻。
着眼日常养护,医院大力推广中医“养目功”及护眼食谱。改良版眼保健操融合了眼周穴位精准按摩(如睛明、承泣、太阳穴)与舒缓的导引动作;“养目食谱”则依据“药食同源”理论,指导家长在日常膳食中增加富含叶黄素(如枸杞、菠菜)、维生素A(如猪肝、胡萝卜)及有益肝肾的食材(如黑豆、桑葚),从饮食源头滋养视力。
家校协同全覆盖
近视防控绝非医院单方面责任,省中医院创新性地构建了“医院-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协作网络。在医院端,为每位建立档案的儿童提供详细的个性化“视力健康管理方案”,明晰体质特点、干预手段及复诊计划。同时开通便捷的线上咨询平台,便于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居家用眼情况并获得专业指导。
深入校园层面,医院组建专业团队定期进入合作学校开展视力筛查与科普教育,将中医护眼理念融入校园生活。推广结合穴位按摩的课间“护眼操”,编写朗朗上口的护眼口诀,并定期举办面向教师和家长的健康讲座。正如一位长期合作的南京某小学卫生老师所言:“省中医院带来的系统化中医指导与技术,使我们能更科学、更有效地落实学生在校视力保护工作,家长们的认知和配合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科研探索促精进
坚实的临床实践离不开前沿科研的支撑。省中医院眼科团队承担了多项和省级近视防控相关研究课题,尤其聚焦于经方验方的现代化评估及新技术应用。近期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系统评价特定中药复方制剂(基于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思路)对控制学龄儿童近视进展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初期数据呈现积极信号。
团队积极探索中医特色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例如,研究如何将耳穴生物电特征变化作为评估近视防控效果的客观量化指标之一;尝试开发集成穴位刺激与智能提醒的可穿戴设备原型;运用大数据分析,探寻不同中医干预措施与不同近视进展模式儿童群体的匹配方案。这些探索旨在为中医近视防控提供更坚实的循证依据和技术赋能。
江苏省中医院在近视防控领域的深耕,深刻诠释了中医“治未病”智慧与现代公共卫生理念的融合之道。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单纯视力矫正的局限,从体质本源调理着眼,融合有效外治技术,并构建起覆盖诊室、家庭与校园的立体防控网络,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了一条延缓近视发生发展的特色路径。
未来,持续深化中医药作用机制的现代阐释、推动个性化精准干预方案的优化,以及将这套成熟模式借助“互联网+”及分级诊疗体系向更广阔的基层社区推广,将是努力的重要方向。呵护孩子们清晰“视”界的旅程任重道远,省中医院的中西医融合实践,无疑为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事业注入了一份充满东方智慧的解决方案和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