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自1960年由海派中医眼科流派范氏眼科奠基人范新孚教授创立,历经六十余载发展,已成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学科。科室秉承“轮脏相关”中医整体观,融合现代诊疗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疑难眼病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现有高级职称医生11人(正高4人、副高7人),年门诊量超2.7万人次,其医生团队的学术深度与临床实力已成为患者选择的核心依据。
二、专家团队与特色诊疗方向
1. 复杂眼病手术与中西医协同治疗
刘新泉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视光学分会委员)以高难度白内障手术闻名,尤其擅长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葡萄膜炎并发小瞳孔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复杂病例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量年超500例。其团队创新性将围手术期中医调理融入治疗,通过“内眼术后方”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视力恢复,总有效率达86.86。
张殷建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兼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及范氏眼科流派传承负责人,主导青光眼、角膜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其团队将中药熏洗、耳穴疗法与现代眼底激光、视野检查等技术结合,显著提升慢性青光眼的控制率。
2. 难治性眼底病及眼表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
李明飞与陆萍两位主任医师在顽固性眼底病领域贡献突出。李明飞专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和葡萄膜炎的中药调控,提出“柔肝健脾、补肾明目”法则,针对萎缩型与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制定专属协定方。陆萍则擅长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并结合针灸改善视神经萎缩。
针对高发的干眼症及眼表炎症,朱华英与王大虎副主任医师研发了睑板腺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方案。王大虎团队强调“脾虚湿困”病机,通过内服健脾化湿方剂与外用超声雾化治疗,临床缓解率达82。
三、范氏眼科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海派中医眼科三大流派之一,范氏眼科历经五代传承,形成两大核心优势:
理论创新:拓展“五轮学说”,创立“黄斑属脾”辨证体系,将老年黄斑变性归为肝肾阴虚型与阳虚水泛型,指导临床精准用药。
方药研发:基于范氏家传秘方开发的院内制剂“滋阴补肾片”(白内障早中期总有效率88.35)、“祛障灵滴眼液”(有效率82.5)成为特色治疗载体。科室近年出版《龙华名医邹菊生学术经验集》《中医眼科-案例引导》等专著,系统总结流派经验。
四、融合现代技术的诊疗体系与学科平台
1. 精准诊断与微创手术平台
科室配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科AB超、视野计等先进设备,实现中医望诊与现代影像技术的结合。例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先通过造影定位微血管瘤,再采用中药复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减少激光治疗依赖。
2. 全链条科研与人才培养
作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科室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留学生教学任务,并主办“全国中医眼科高级医师进修班”。2025年,学科带头人刘新泉参与医疗援青项目,分享白内障及青光眼诊疗新策略;张宇燕主任在上海市眼健康直播中推广中医眼病防治理念,彰显学术影响力。
五、患者就医选择的科学建议
选择龙华医院眼科医生需遵循“对症择医、分期治疗”原则:
> 未来展望
>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音乐疗愈+天然精油”声香协同治疗室在龙华医院启用,中医眼科正向多模态干预拓展。下一步需深化两项工作:
> 其一,建立范氏眼科病案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分析中药复方与疗效关联性;
> 其二,开展针灸治疗干眼症的多中心循证研究,推动中医眼科学与标准接轨。
龙华医院眼科医生团队的卓越之处,在于既扎根于范氏流派百年经验,又以开放姿态融合现代技术。在“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范式下,患者获得的不仅是个体化治疗方案,更是一部流动的中医眼科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