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2022年全国总体近视率达51.9),广东多家医院依托中医特色技术,尤其以针灸为核心,构建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近视防治体系。从省级三甲医院到专科门诊,广东的医疗机构正通过创新针灸疗法、综合干预模式及中西医结合路径,为近视防控提供“中医方案”。
特色技术与创新应用
岭南针法的突破性实践
广东省中医院的“岭南陈氏针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视治疗中展现显著优势。该技术以“飞针”为特色,通过快速旋转进针实现无痛操作,结合分级补泻与辨证施治,能快速缓解视疲劳并短期提升视力。例如,临床案例显示患者经20分钟飞针治疗后,视力从0.7提升至1.0。目前该技术操作规范已通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立项,即将向全球推广,成为中医外治技术标准化的重要里程碑。
多元化中医适宜技术整合
除体针外,广东医院还综合运用多种中医技术:
综合防治体系的构建
院内多学科协作模式
广东三甲医院将针灸技术与现代眼科深度融合:
社区与学校的全域覆盖
广东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下沉:
临床实践与研究支撑
循证医学证据积累
多项研究验证针灸疗效:
长期干预效果追踪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仲委教授团队指出:中药(如枸杞子、菊花代茶饮)配合针灸可减缓近视加深速度,尤其对12岁以下儿童年均度数增长控制在50度以内。但专家同时强调,需持续追踪患者10年以上数据,以验证长期稳定性。
重点医院专科与专家团队
广东省中医院眼科
作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该科室拥有53人医护团队(含4名正高、5名副高),年门诊量13万人次。依托“三通三补”理论(通络、通窍、通经;补肝、补肾、补气),庞龙教授团队在视神经疾病治疗中形成特色体系。近年入选“广东医院强科室”,并牵头组建“岭南中医眼科医疗联盟”。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以詹宇坚、王幼生等专家为核心,提供针灸联合中药的个性化方案。该院推出眼部熏蒸疗法(菊花、决明子等煎汤熏蒸),改善干眼与视疲劳症状。
总结与未来展望
广东针灸治疗近视的医院模式,核心在于“技术传承+体系创新”:以非遗针法为突破口,结合现代眼科诊疗标准,构建覆盖预防、干预、治疗的全程路径。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短期视力提升(如飞针即时疗效),更在于通过延缓近视进展降低高度近视致盲风险。
未来发展需聚焦三点:
1. 技术标准化:加速推广“岭南陈氏针法”等技术的标准认证;
2. 跨学科协作:深化中医与现代视光学的融合,如建立“眼轴-角膜曲率-调节功能”综合评估模型;
3. 基层能力建设:扩大试点范围,将黄陂区小儿推拿等适宜技术纳入社区医疗体系。
正如全国中医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亢泽峰所言:“治未病”是中医防控近视的核心理念。广东的经验表明,唯有将个体化针灸方案与公共健康干预结合,方能应对近视这一“时代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