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五个新城”战略的引领下,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核心节点,近年来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眼科医疗服务作为居民健康需求的重要板块,松江区已形成了“公立与专科互补、技术与公益并重”的现代化眼科医疗体系。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松江南院(三级甲等)、松江区中心医院(三级乙等)、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等公立机构,以及爱尔松辰眼科医院等社会办医力量,全区构建了覆盖白内障、近视防控、眼底病、屈光矫正等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务网络。特别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高端眼科手术技术、国产人工晶状体研发等领域,松江眼科医院已成为上海西南区域的重要医疗标杆。
一、核心医院与技术特色
公立医院体系方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松江南院作为区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眼科临床医学中心承担了区域疑难眼病诊疗任务。该院“首沪光明”眼科团队常态化开展校园科普活动,2025年已走进九亭二小、松江一中等多所学校,结合OCT、眼底照相、眼压测量等设备提供免费筛查服务,并创新性地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科普讲座内容。松江区中心医院眼科则拥有9人专业团队,包括孔庆健主任医师(上海眼科学会区县学组委员)和“上海市区域名医”赵永旺主任医师。赵永旺团队年均手术超千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独创“玻璃体腔气液交换术”获专利,并建立了“全玻璃体切割+闭环管理”诊疗路径,显著降低了术后出血风险。
社会办医力量的代表——上海爱尔松辰眼科医院,作为区内专业眼科医院(荣乐西路768号),填补了松江近视手术空白。该院引进全区首台蔡司全飞秒+半飞秒一体设备,提供“全术式”近视矫正方案,尤其为高考学子、参军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其设立的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依托“5P近视防控体系”(Prevention, Prediction, Process, Platform, Parents),打造“医院-学校-家庭”三方联动的眼健康档案管理模式,推动年检覆盖率提升。
二、公益行动与社会责任
眼科公益项目成为松江医疗体系的重要标签。上海市人民医院松江南院持续开展“循浦江之源·筑公济医魂”志愿活动,2025年联合松江区教育局推进校园眼健康计划,累计服务师生超万人。该团队常务副主任张妍创新性提出“20-20-20护眼法则”及远视储备管理策略,通过动态监测降低近视转化率。爱尔松辰医院则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代表处合作启动“点亮心愿——白内障复明公益项目”,为老年群体、残障人士提供免费复明手术,践行“无论贫穷富裕,均享眼健康权利”的宗旨。松江区中心医院在疫情期间坚守急诊手术不停诊,赵永旺团队24小时响应眼外伤急救,2022年疫情期间完成四级手术超800例,患者满意度达99.2。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松江区在眼科技术研发转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区内企业昊海生科作为全球第七大人工晶状体生产商,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松江基地建成国内大可吸收生物材料产线,实现人工晶状体“原料-设计-工艺-生产”全链条国产化,使进口万元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该企业依托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转化成果,联合医院开展临床验证,形成“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模式。在近视防控研究领域,松江区承接科研项目——邹海东教授团队(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公布全球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临床成果,填补高度近视防控技术空白。该疗法为6~18岁高度近视群体(上海占比达27)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四、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尽管取得显著成果,松江眼科仍面临设备更新瓶颈。2024年松江区中心医院眼科综合验光仪采购因投标不足废标(编号SJWSCG2024322),反映基层设备升级亟待政策支持。高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松江区中心医院9人团队中高级职称仅占22,与三级医院定位存在差距。对此,上海市眼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筹)启动海外优青计划,面向全球引进眼科前沿技术人才,提供科研经费、住房补贴及子女教育保障。
松江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公立+社会办医”双轮驱动、“临床+公益”双轨并行、“技术+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上海西南片区眼健康的核心枢纽。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三方面建设:一是完善基层设备配置,通过-企业合作优化采购流程;二是扩大高端人才储备,依托海外优青等计划吸引交叉学科人才;三是深化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昊海生科RLRL疗法等创新技术临床应用。唯有持续突破技术、设备与人才瓶颈,方能实现《“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人人享有可及眼健康服务”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