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和田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成为关乎民族健康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议题。随着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激增及户外活动不足,和田儿童近视发病率持续攀升,而高寒干旱的地理环境更可能加剧干眼等并发症风险。面对这一挑战,和田地区医疗机构依托本地医疗资源,融合前沿技术与特色疗法,逐步构建起“预防-筛查-矫正-追踪”的综合防控体系,为儿童视觉健康保驾护航。
多维防控体系
预防优先与早期干预
和田医疗机构将防控关口前移,大力推广“20-20-20”护眼法则(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及日均2小时户外活动。研究表明,高强度光照可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快增长,这对处于近视高发期的6-15岁儿童尤为关键。医院联合学校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通过定期筛查实现早预警。例如,8岁儿童小哲在和田某诊所发现近视进展过快(年增100度),及时干预后度数增速下降75。
医疗干预的精准化升级
对于已近视儿童,和田地区采用阶梯化矫正方案。轻度近视者光学矫正,如周边离焦镜片——其通过调整视网膜周边成像位置,减少眼轴刺激,临床证实可延缓近视进展60。中高度近视则联合应用角膜塑形术(OK镜)与0.01阿托品:OK镜通过夜间压平角膜中央区暂时矫正视力,同时诱导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低浓度阿托品则通过调控巩膜纤维生长抑制眼轴延长。研究显示,二者联用较单一手段效果提升40。
技术创新与本土实践
特色诊疗技术的整合
和田五官科医院作为地区眼科,将现代技术与传统维吾尔医学结合。例如,在激光术后康复期引入维吾尔医草药调理(如铁皮石斛),其抗氧化成分可促进泪液分泌,缓解干眼症状。医院引进多光谱视网膜屈光地形图(MRT),精准量化周边离焦状态。数据显示,近视儿童中屈光度较高眼多表现为远视性离焦(占81),需个性化设计离焦干预方案。
多学科协作模式
借鉴乌鲁木齐普瑞眼科医院的“1+N”联动模式,和田地区逐步构建跨专科协作机制。针对高度近视儿童,视光科、眼底病科、青光眼科专家联合会诊,防控并发症风险。统计表明,高度近视者视网膜脱离风险较常人高8-10倍,早筛早治可降低70致盲率。2023年“点亮明眸”公益行动中,多学科团队为5000余名和田儿童提供筛查,并为45名斜视、白内障患儿实施救助手术,凸显协同诊疗的价值。
全周期健康管理
全生命周期理念落地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强调,近视管理需覆盖“未病预防-发病控制-并发症防治”全周期。和田医疗机构据此分层施策:
家庭与社区的角色
家长认知度直接影响防控效果。和田医院通过社区讲座普及“三个”概念:近视初发年龄≤7岁、年进展≥75度、眼轴年增长≥0.3mm均为高风险信号。同时推广家庭护眼工具包,包含视力表、用眼日记等,推动家长参与闭环管理。墨玉县人民医院的经验表明,家长参与度高的患儿近视年增幅降低50以上。
总结与展望
和田地区儿童近视防控以“早筛查、个性化、跨协作”为核心,通过离焦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多学科联动及传统医学融合,有效延缓了近视进展。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干旱气候加剧干眼风险、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家庭对近视危害认知不足等。未来需重点突破三方面:
1. 技术下沉:推广便携式验光设备至乡村卫生站,借助AI辅助诊断(如鹰瞳AI的视功能训练系统)提升筛查覆盖率;
2. 临床研究:开展维吾尔医药防控近视的高质量RCT试验,纳入反弹效应评估;
3. 政策支持:推动将儿童近视防控纳入地方健康考核指标,扩大公益项目覆盖面。
正如和田五官科医院创始人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拉所践行的——“光明事业需倾注心血与温度”。唯有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方能筑牢儿童视觉健康的防线,为边疆青少年点亮清晰“视界”。
> :中华医学会《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和田地区眼科临床实践、视网膜离焦机制研究。